主持人:各位媒體、市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訪談我們邀請到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春明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首先,請劉局長做情況介紹。
劉局長:好的,主持人。非常高興有機會向大家介紹全市生態環保工作相關情況。長期以來,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理解、關心和支持,在這里我代表市生態環境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年來,全市上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四減四增”和8場標志性戰役為著力點,萬眾一心、奮力拼搏,生態環境質量呈現出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十三五”期間,PM2.5平均濃度改善49.5%、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提升23.7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下降40天,均居全省第1位。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39.1%,列全省第2位;境內5條主要河流全部達到V(五)類標準,優良水體比例提升25個百分點,在全省海河流域中率先實現突破。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可控,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評估等級A級,總分全省第1。圓滿完成“十三五”減排任務。
截至2020年底,全市“1+1+8”攻堅方案中323項具體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圓滿收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能力和手段明顯提升,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1—6月,PM2.5平均濃度改善16.1%,列全省第3位。空氣綜合指數4.98,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6個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優良水體比例達到50%。水質指數5.82,同比改善20.1%,改善幅度列全國339個城市第16位、全省第3位。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呈現出穩中向好、持續改善的良好態勢。
主持人:劉局長,您剛剛談到了我市生態環境改善取得了顯著成效,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圓滿收官。想請問您對于“十三五”取得如此大的工作成效,具體有哪些經驗做法?
劉局長: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探索實踐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之路。總結起來,就是創新“十個一”工作模式:
即:秉持一個綠色的發展理念。堅持綠色引領,推進減污降碳,助力高質量發展;構建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構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縣兩級生態委,建立“2+2+14”工作模式;建立一個高效的運行機制。市生態辦實體化運轉,充分發揮綜合協調、指導調度、督導考核中樞作用,保證了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高質量整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攻堅方案。堅持標本兼治,統籌“四減四增”和8大攻堅任務協同推進;堅持一個科學的治污思路。依托“一市一策”專家組,持續開展行業、區域等課題深度研究與應用,提升科學治污水平;健全一個嚴密的監測體系。不斷加大投入,完善監測監控網絡,為精準治污提供數據支撐;構建一個全新的執法格局。堅持依法監管、全員執法與駐企教育幫扶、以察促改相結合,全面減少問題存量、遏制增量;實行一套閉環的落實機制。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辦、行業部門牽頭督辦、縣市區屬地落實、生態辦驗收銷號”的閉環模式,推動各類環境突出問題根本解決;落實一個嚴明的考核制度。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科學化考核,發揮正向激勵和反向懲戒作用;建立一條廣泛的宣教戰線。全力營造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主導、政協支持、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濃厚氛圍。
主持人:建設美麗德州中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有哪些?
劉局長:“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五年,是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五年。目標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一)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投入結構進一步優化,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空氣質量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水生態功能初步得到恢復,重污染天氣和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三)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定,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持續增強。
(四)環境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固體廢物與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持續加強,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五)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補齊,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主持人:請您談談“十四五”時期全市生態環境保護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有哪些?
劉局長: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下一步重點做好9方面工作:
(一)推進綠色轉型,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落實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計劃,加快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投入結構。持續貫徹低碳發展理念,推動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二)加快碳達峰進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面向碳達峰目標,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省戰略,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協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復,降低碳排放強度,顯著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三)加強協同控制,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以持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為主線,加快補齊O3治理短板,統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持續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逐步破解大氣復合污染問題,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四)深化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環境。以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保好水”“治差水”,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努力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
(五)推進系統防治,提升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環境。強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實施水土環境風險協調防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
(六)加強生態監管,筑牢自然生態本底。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建成京津南部、黃河中下游重要生態功能區。
(七)強化風險防控,推動生態安全建設。嚴守生態環境底線牢固樹立環境風險防控底線思維,完善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強化危險廢物、重金屬、核與輻射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控,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健全環境應急體系,保障生態環境與健康。
(八)深化改革創新,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堅持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進一步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制度改革,深化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統籌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九)開展全民行動,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發展,以綠色生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民動員、人人參與,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
主持人:今天訪談就到這里,感謝劉局長的介紹。
劉局長:謝謝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