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良玉 通訊員 王磊 攝影報道
3月2日下午,上完第3節課后,張曉萌被奶奶接回家。同往常一樣,曉萌到家時爸爸還沒回來。爸爸每天回家都很晚,很多時候她都已經入睡了,可第二天早上她醒來想跟爸爸打個招呼時,爸爸已經拖著殘疾的身體,外出撿破爛去了……
張曉萌現就讀于禹城市辛寨鎮前油坊中學初一(2)班,班主任王付田對她的評價是:“她很懂事,學習也挺刻苦,也許家庭的不幸使她有些自卑,平時話語很少。”
◎一次意外奪去一家人的幸福
在村里人的記憶中,曉萌家曾經是個令鄰里羨慕的家庭:爺爺奶奶勤勞持家,爸爸在高唐一家私企從事車床工作,媽媽在家種地,每年7畝半地的莊稼,也給家庭帶來稱心的收入。一家人生活雖不是特別富裕,但是卻很幸福。
然而,一場意外事故改變了曉萌家庭的命運。2004年2月,她的爸爸張國軍在工作中,右臂被運動的車床刮住,運行的機器“拽”住他的胳膊,將他的身體卷入加工設備中。幸好,因身體軀干大于設備傳送入口,他被卡在了外面,算是保住了性命。但是,他的頸椎受到了損傷,5根肋骨被擠斷,整條右臂被機器“拽”成了殘廢。
張國軍從醫院回到家后幾個月,妻子實在承受不了今后沉重的家庭負擔,撇下一家老小,離婚后改嫁他鄉。張國軍看著年邁的母親獨自支撐著破損的家庭,心如刀絞。他不停地外出找活干,想掙點錢減輕一下家里的負擔。可是,由于他身有殘疾,被多家單位拒之門外。最后,附近一家建筑工程隊的老板見他實在可憐,就接收了他,讓他在工地上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盡管每月根據勞動量,自己得到的工資不多,但總算能幫家里一把,張國軍心里很滿足,“這樣干下去,起碼咱不會拖累家里吧!”他經常這樣想。
今年春節后,母親看著兒子拖著一條殘臂,艱難地在建筑工地上支撐著瘦弱的身體掙錢,很是心疼,他勸張國軍:“兒啊,你胳膊不方便,往后就別去干活了,要是再有個三長兩短的,俺和曉萌可咋過啊!”張國軍非常孝順 ,聽從了母親的勸說,年后也不去建筑工地打工了。但他也不樂意閑在家里讓母親養活著,就將家里一輛破舊的電動三輪車修了修,每天開著外出撿拾破爛,一天下來,也能掙十五六元。錢雖不多,但張國軍卻很滿足:“這活不累,也能掙出女兒在學校每月的花銷呢!”
◎期盼爸爸能穩定下來
曉萌家的不幸,得到了當地許多人的關注和幫助。在宏禹私立小學就讀時,學校免除了她的所有費用,禹城婦聯、義工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也多次給予救助,為她送去學習用品、衣服和救助金。春節前,學校還為她申請了到了1000元“兩免一補”救助金。
雖然學校離家只有幾里路,但為了不耽誤學習,曉萌選擇了住校。“學校的伙食很便宜,每周只交25元的菜錢、水費和玉米粥錢,每頓飯只需再掏兩個饅頭錢就夠了!”可是,同學們書包里那一本本輔導資料,還有那些精裝的漢語詞典、英漢詞典,對曉萌來說只能羨慕,買一本《現代漢語大詞典》的錢得需要爸爸在外撿拾幾天破爛才能掙出來,她心疼爸爸,舍不得花那個錢。
在曉萌的心里,爸爸是家庭的支柱和寄托。但爸爸每天這樣早出晚歸生活,也令她非常擔心,僅僅靠著一條左臂駕駛那輛電動三輪車,隨時都可能發生危險。奶奶抹著眼淚說:“每天早上,俺兒一出門,俺就一個勁兒地禱告,盼著俺那可憐的孩子千萬別再出事!”曉萌偎依在奶奶身邊,怯怯地對記者說:“叔叔,你們認識的人多,給俺爸爸找個安全點的活吧,俺不圖他能掙多少錢,只要不天天在外這么跑,不叫俺和奶奶心里老是牽掛著他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