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糧食商行助農惠農
1 粒玉米演繹 7 筆賬單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王志強王志冕通訊員于寧)1粒玉米可以演繹幾筆賬單?11月1日,武城縣眾祥農業公司總經理耿兆江給出了7種選擇——除糧食屬性外,農戶可以在糧食商行存糧吃利息,峰值出售掙差價,期貨交易保增值,保險兜底吃“定心丸”,還可享受便利的濕糧收儲以及低成本的抵押貸款。
2019年12月,武城縣以實施省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制度試點為契機,對接縣內有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實行糧食商行模式,眾祥農業公司成為試點。
11月1日上午,玉米收儲高峰剛過,縣財政局負責人就來到眾祥糧食商行,和種糧大戶一起探討怎樣創新服務,更好保障農民收益。
38歲的李丙河是李家戶鎮劉王莊村村民,今年他種了700畝玉米,他對糧食商行的評價是:省了心、掙了錢。
“今年秋收趕上連陰天氣,晾曬都成問題,沒有商行的濕糧收儲和烘干功能,我這么多地,不得要了命?”李丙河說,3個月前,當玉米行情達到每公斤2.74元時,他把去年存在糧食商行的300多噸玉米賣掉,除去從商行兌換了價值30多萬元的農資外,還賣了60多萬元。
“前一陣,他光領麥種就拉了6拖拉機。”耿兆江接過話茬,在商行,農戶每存1000元的糧食就能獲得相應的利息——免費獲贈1畝地的糧種,去年,李丙河獲贈糧種1.25萬公斤。
“商行配套的保險制度也讓種田有了保障。去年產量沒達標,俺每畝地獲賠23元。除去保險費用,一畝地還多賺了6元。”李丙河笑著說。
“我也多掙了不少。”李家戶鎮魏莊村村民陳自強表示,借助“保險+期貨”模式,在玉米期貨價格較高時賣糧,平均一畝地多賣69.6元。
“這一模式被省財政廳確定為全省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制度試點。”縣財政局副局長楊靜說,糧食像錢一樣能存能取,還能抵押貸款;濕糧收儲還解決了曬糧的難題。武城還開展整縣域“保險+期貨”玉米收入保險試點,探索“糧食商行+保險+期貨+基差收購”的模式,保農民收益,促農民增收。
“現在,商行慢慢步入正軌,烘干、存儲、銷售環節都在賺錢。”耿兆江說,縣財政出資150萬元、企業出資850萬元、農發行放大10倍的授信額度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的資金難題,今后保險公司還將創新產品,為企業運轉提供保障。
產業興了,錢包鼓了,耿兆江越干越有勁了:“現在糧食商行模式主要適用于玉米和小麥,我打算新上玉米和小麥深加工,進一步增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