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兆鋒
本報通訊員 鄭兆雷 馮長祿
近日,記者來到茌平縣樂平鋪鎮尚莊時,村支書尚存剛正在院子里用自來水澆韭菜。陽光下,水白亮亮的,菜綠油油的,格外喜人。
這是記者時隔2年后又一次采訪尚存剛。
“城里的水通到了俺們村,俺也喝上甜水了。”一見面,尚存剛熱情招呼,“來,喝口好水!”
尚存剛推開屋門,沖屋里喊:“老伴,拿出鐵觀音,泡一壺!”
日歷翻轉,2年前,第一次到尚莊村的情景又浮現眼前:我們連走10家,家家備有兩口大缸,一口的水來自村里的自備井,用來洗衣、飲牲畜;另一口是跑五六里路從村外拉來的,專供人喝。記者硬著頭皮喝了一杯自備井水,回家竟鬧了一天肚子。
尚存剛說:“過去,俺村的水高鹽、高氟,苦咸。因為這,不少人家常備拉肚子的藥,村里好多‘大黃牙’;年輕的小伙子,不好找對象;天再旱,也不敢用井水澆菜園,一澆就死苗;別的村大棚菜一年能掙一兩萬,俺村楞沒有一個;養殖業更不景氣,牲畜也不愿意喝苦咸水!”
說話間,一壺熱氣騰騰的鐵觀音茶泡好了,一股淡淡的茶香彌散開來,茶湯金黃。記者趁熱淺啜,滋味醇厚,口感爽滑?!斑@水真好,是咱們村的?”
“這還有假?算你有口福,要是你早幾年來還得喝苦咸水?!鄙写鎰傄荒樧院赖卣f。
“2015年底,縣里出資50多萬元,動用8支施工隊,挖溝、鋪管……忙乎2個多月,硬是讓尚莊附近16個‘苦水村’跟15公里外的縣自來水廠管網連接上了,全村130戶人家490多口人,喝上了跟城里一樣的好水。通水那天,村里鞭炮震天響,熱鬧得像過年。”尚存剛打開話匣子說。
有了“甜水”,村民的小院種滿了菜,家里的牲畜也多起來?,F在村里大棚也建起10多座,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小伙子們也不愁對象了,光今年五一同天結婚的就有三對。
縣城水網為啥要向農村延伸?茌平縣水務局的同志說,過去縣城周邊農村約20萬人喝不上優質自來水;而縣城自來水供水能力又相對過剩,日供水4萬噸的設計能力,實際用水只有1萬多噸。
為破解供求矛盾,2011年起,茌平縣啟動了城鄉一體供水工程,以縣城為中心,不斷向周邊農村延伸管網,至今累計投資7000多萬元,管網總長達到1400余公里。目前,縣城周邊的信發、振興等6個鎮街的20萬村民,都喝上了跟縣城居民喝的一樣的自來水。
而距縣城80多里的賈寨、楊屯等偏遠鄉鎮,縣里則通過安裝凈水裝置、建設健康水站改善水質。今年4月,縣扶貧辦一次投資為黃河故道上8個鄉鎮、299個行政村建起健康水站,又有20多萬人喝上了“健康水”,至此“苦變甜”實現“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5年來,聊城市465萬農村群眾用上了自來水。為改善農村群眾生活用水條件,聊城市制定出臺了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工作的意見,實現“同網、同源、同質”和“一縣一網”的供水模式,使聊城市農村飲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尚存剛所在的尚莊,就是該《意見》出臺后的首批受益村。
離開尚莊時,恰遇查完水表的水管員尚存海。尚存海說:“現在村里,有水管員,還有公路護理員、村容保潔員、圖書管理員、就業指導員等等,‘員’快數不清了。”
聞聽此言,記者頓悟:這些以往只有城里才有的“員”,出現在農村說明啥?這意味著城鄉軟硬件對接,城鄉一體化正加速實現。
飲水思源,小村尚莊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