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清明節這天,烈士陵園就會人流如織,人們紛紛前來為認識或不認識的先烈們掃墓。這一天,我也會來這里,在烈士紀念碑前獻一束鮮花,然后再在塔前靜靜地佇立默哀幾分鐘。因為在烈士紀念牌上鐫刻著我一個親人的名字——我的外公胡選太。
外公是1934年參加工農紅軍的,1935年,在桑植苦竹河的戰斗中犧牲了。犧牲前是一位紅軍排長,犧牲時才21歲,他的尸骨到底葬在何處,有無墳墓,早已被歲月的塵埃所掩埋,今天我無法知道。但這塊高高聳立的烈士紀念牌上鐫刻著他的名字,我想他和他的戰友們一樣,魂靈就會一起被遷移到這里來了,這里就是他們最后的安息地。所以我在這里祭奠他,若九泉之下的他知道了,也一定會很欣慰。
聽上一輩的老人們說,我外公胡選太性格開朗活潑,說話風趣幽默,特別會說笑話,按鄉里的土話講就是喜歡散談子。從他嘴里說出來的笑話,你聽后一定會笑得前仰后合,所以村里人都喜歡他散談子。每當大家碰一起了,就會有人叫他,選娃,把你那拿手的談子,給我們來一段。他嘿嘿一笑,一個談子馬上就從嘴里溜了出來,一說完,在一片哈哈聲中,大家都捂著肚子,直喊肚子疼。在村里他就是大家的精神調節劑,就像炒菜要放鹽一樣,有他就有了味。人堆里只要有他在場,就會有歡聲笑語,他到哪里,就會給哪里帶來一片歡樂。他當紅軍走后,本來就很清苦的農村生活,突然變得寡淡起來,后來聽說他犧牲了,大家更是唏噓不已。
外公參加紅軍純屬偶然。那天他從山上砍柴回來,快到家時,有些累了,他放下柴禾歇口氣,這時鄰村的一個朋友叫他,“選娃,想吃飽飯不?”外公說,“你這話問得!誰不想吃飽飯呀,哪里有啊?”朋友說,“有,想吃就快跟我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保證讓你的肚臍兒都脹翻過來。”外公正餓得眼睛散花,一聽說有飽飯吃,肚子里就只往外冒酸水,也顧不得把柴送回家了,跟著朋友就走。
原來那時賀龍正在湖南與湖北兩省交接的地帶創建湘鄂根據地,部隊就駐扎在大庸城里。叫我外公的那位朋友正是紅軍戰士,他回來就是邀朋友入伙的,當時叫擴紅。到了部隊后,外公不僅吃飽了飯,而且還看到他從來都沒看到的怪現象:這些當兵的個個生龍活虎,不管是當官還是當兵的,都一律平等,對老百姓更是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說話和和氣氣。雖然說話的口音不一樣,南腔北調,但大家在一起不爭不吵,和睦相處,比親兄弟還親。朋友問他,想不想留下來,留下來就可以天天都有飽飯吃了。外公想,在家三天也吃不上半斤米,除拼死累活的干活不算,有時候還要挨地主老財的打罵,哪里過個一天好日子啊!不如留下來參加這支隊伍。于是,他答應道,“好,聽你的,我留下來。”
就這樣,外公留下來參加了紅軍。他參加紅軍當時的目的太簡單不過了,就是為了吃飽飯。現在看起來好像很可笑,這和為天下窮苦人翻身求解放的偉大理想根本就不沾邊,但當時他就是這樣想的,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大道理。
外公入伍后,天天和大家一起打土豪、分田地,很快就融進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之中。由于外公出身貧寒,干什么事既吃得苦,又特別認真,加之性格開朗,和大家關系處理得好,雖然沒有文化,但腦子靈活好使,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同志們的喜愛和領導的賞識,當年就提拔當了班長,第二年再次被提拔當上了排長,沒多久又入了黨。可謂是兩年三大步。
外公當兵之后,特別是入黨之后,這時他才慢慢地接觸和懂得了一些簡單樸素的革命道理,比如,黨員打仗要不怕死,平時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被抓當了俘虜不得當叛徒,等等。這些在他腦子里一天天地扎下了根。有一次他帶著他們排打土豪,一個戰士從一土豪家獲得了一副金耳環,這個戰士把金耳環偷偷地交給他,對他輕聲地說,“排長,這副金耳環你就不要上繳了,留下來托人給嫂子捎回去吧,我不說出去,又沒人看見,是沒人知道的。”他白了這個戰士一眼說,“留下?那我這個黨不是白入了。一切繳獲要歸公,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你不知道嗎?”他不僅沒領這個戰士的情,而且還把這個戰士狠狠地批評一頓。僅這件小事,外公的為人就可見一斑了。
其實外公在苦竹河本來是不該他犧牲的,但是最后他犧牲了,說來與他的黨員身份有很大的關系。
那次苦竹河的戰斗打得很激烈。他們連的任務是打阻擊,在這里他們連續苦戰了三天三夜,阻擊了敵人百余次的進攻,當然連隊的傷亡也很大。完成任務后,全連從陣地上撤下來一清點人數,全連一百多號人只剩下十八個了,連長和指導員都犧牲了,連里就剩下一個副連長,身上也負了傷。準備轉移時,突然陣地上傳來一陣呼叫聲,一聽,是連隊通訊員小葛。原來他負了重傷,剛才大家撤出陣地時,他昏了過去,都以為他犧牲了,所以就沒趕上大家一起撤下來。現在他蘇醒并被大家發現了,當然不能留下自己的兄弟不管。副連長對外公說,“小胡,你帶著大家快撤,我去救小葛。”說著就帶著一個戰士要往陣地上沖,外公一把抓住副連長的手說,“你是副連長,現在全連就剩你一個連領導了,你不能去,要去我去。”副連長怒吼道,“我是副連長,服從命令。”這時外公也來了牛脾氣,“我是黨員,你得聽黨的。”沒想到外公的這句話還真把副連長給鎮住了。因為當時副連長還不是黨員。
于是外公帶著戰士小馬又返回陣地,剛一到陣地,敵人就沖了上來。外公讓小馬背上小葛先走,他在后面掩護。小馬背著小葛剛剛跑下山,就聽到山上傳來轟隆一聲。外公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了。
排長——!小馬和小葛一聲撕心裂肺地大喊……外公就這樣光榮了。
當然,這些都是戰友們寫的我外公生前的回憶錄,我也是從烈士英名錄中知道的。當我知道外公的這些事跡后,心里久久難以平靜。掩卷沉思:外公前后當兵不到兩年,入黨也不足一年,可他從一個只為吃飽飯而參加紅軍,到最后甘愿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成為一名光榮的革命烈士,真正實現了鳳凰涅槃,到底是一種什么力量在支撐他呢?
多少年來,這個問題一直都在拷問著我。不也同樣拷問著我們當今社會嗎?
□高棕津 編號:0032
點評:
這是一篇有生命力的好作品,它首先好在真實,作品寫了作者自己的外公胡選太為了能吃飽飯而參加紅軍并壯烈犧牲的事,沒有一絲“革命性”的拔高,這種真實是文章的根本。這篇作品在寫出“向下的真實”的同時,也寫出了“向上的真實”,即胡選太入黨以后,遵守黨的紀律的那個內心的“理”——這個“理”達到了人性與黨性的統一。另外,這篇作品語言樸素,不煽情,不造作,細節運用合情合理,均顯示出真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