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為老人準備“餃子宴”
志愿者為老人義剪
社區兒童之家組織開展手工藝活動
志愿者入戶收集孩子“微心愿”
□文/圖 本報記者李曉楠 本報通訊員 范露 孔晨暉
“一老一小”總關情,從“群眾上門求助”到“主動發現救助”,從維護困境兒童基本生活向維護權益拓展……近年來,齊河縣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和各類社會救助扶持措施,創新舉措切實做好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保障工作,不斷織密社會保障安全防護網,尤其將“一老一小”工作作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區服務 家門口“養老圈”越來越好
11月26日,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永興社區綜合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的院子里,老人們或悠閑地散步,或聚在一起聊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里,已成為他們晚年生活的溫馨家園。
“走幾分鐘就到了,我基本天天來。唱唱歌、跳跳舞、做做理療,身心都愉悅。”80歲的鮑蘊老人說起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贊不絕口。自從這個服務中心運營以來,她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免費體檢、健康知識講座、康復理療……一系列貼心的服務讓老人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永興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是齊河縣完善“街道—社區—居家”三級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這里配有康復服務區、娛樂活動區、生活照料區等多種功能室,每天吸引著200余名老人前來。為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服務中心還打造了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將轄區內老人、養老服務組織、訂單需求等資源整合到線上,提供日間照料、上門“六助”等養老服務。
“我們堅持以社區居家老人需求為中心,以社區為依托,結合家庭的功能,努力打造‘15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齊河縣民政局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副主任楊彬介紹。如今,晏城街道、晏北街道已建成2處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按照老年人口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的標準,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養老服務。
為了解決居家養老“吃飯難”問題,齊河縣大力推進“紅齊”助老幸福食堂建設。這些食堂遍布城鄉,布局合理,共建共享,成了老人們品嘗“幸福滋味”的好地方。目前,全縣已建成93處“紅齊”助老幸福食堂,惠及群眾2400余人。每到飯點,老人們便結伴而來,品嘗著美味可口的飯菜,感受著舌尖上的幸福。
此外,齊河縣還成立了17支“紅齊”為老志愿服務隊伍,根據摸排結果,上門為老人提供服務。他們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社會融入等關愛服務,服務范圍實現了各鄉鎮(街道)全覆蓋。截至目前,全縣共有816名志愿者常態化開展為老志愿服務活動,每月志愿服務時間累計超過100小時。
為精準掌握老年人服務需求,齊河完成了3385名老年人的綜合能力評估,并對全縣80歲以上高齡老人進行了全面摸排,確保高齡津貼發放無遺漏。同時對3112名困難老年人進行了探訪,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了100%。在提升物質保障的同時,齊河縣還注重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通過募集慈善資金129萬元,成功謀劃并實施了“老年助餐”“情暖萬家”“情暖夕陽”“情暖萬家·寸草心”四大為老慈善項目,為老人晚年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和樂趣。
智慧監管 筑牢未成年人“守護網”
11月22日,永嘉社區兒童主任楊金環正熟練地操作著“齊心護”APP,查看轄區內未成年人的信息和服務情況。這款APP已成為她工作的得力助手,讓她能夠更高效地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去年以來,齊河縣持續發力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困難兒童的權益,投資200余萬元建設了未成年人保護智慧管理平臺。這個平臺由“齊心護”手機客戶端和內部管理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包含隊伍管理、動態管理、強制報告、工作跟蹤、大數據管理分析等9大模塊。它不僅是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政策熱點、服務資源,尋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互聯網通道,還是基層社工、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服務未成年人的有力工具,更是管理部門掌握轄區內未成年人全量數據、精準定位相關風險、聯動多方資源服務未成年人的重要管理平臺。
“現在,全縣128919名未成年人已在平臺建檔,其中重點關注的兒童有1600名。”縣民政局兒童福利科長譙燕介紹,通過平臺,可以實現對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工作的定期提示和監督,形成閉環運行的工作模式。同時,還能協助他們做好上門探訪、政策宣傳、定期跟進等工作,確保每一項關愛服務都能精準到位。
以往,隨訪記錄、關愛服務等信息均依賴紙質版,難以形成有效的追蹤記錄,也無法精確評估服務成效。如今,借助系統,這些信息得以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與個人緊密關聯,從而形成精確的個人關愛與服務檔案。“這一改變不僅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還使我們能夠為孩子提供更加有效的幫助。”楊金環表示。
政策兜底 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11月24日,在晏城街道的一間小屋里,李大爺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孫子小宇(化名)寫作業,祖孫倆享受著難得的寧靜時光。然而,這份寧靜背后卻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李大爺年逾古稀,兒子兒媳雙雙意外離世后,他獨自挑起了照顧年幼孫子的重擔。年邁的身體加上并不穩定的收入讓李大爺力不從心,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
幸運的是,齊河縣民政局的兜底保障如及時雨般降臨。工作人員在走訪中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后,迅速啟動了相關救助程序。如今,李大爺和小宇每月都能領取到足額的低保金,解決了基本生活的燃眉之急。小宇上學的費用也有了專項補貼,學校還為他安排了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他走出父母離世的陰影。
“多虧了政府的悉心幫扶,我這把老骨頭才得以安心和孫子一起生活。”李大爺滿懷感激地說。在齊河縣,李大爺和小宇這樣的特殊家庭得到全面而貼心的兜底保障,早已不是新鮮事。為了讓每一個困難家庭都能擁抱幸福,縣民政局深入基層,多次開展細致摸排,確保無一遺漏,同時不斷完善低保、特困人員供養等社會保障體系,為這些家庭構建起堅實的生活防線。
針對農村特困供養老人,縣民政局采取了靈活的幫扶措施。愿意進入敬老院的,采取集中供養方式;不愿意進入敬老院的,則采取分散供養方式。同時,還扎實開展分散特困人員監護試點工作,兜牢兜實特困供養工作底線,實現特困供養人員照護服務全覆蓋。為了提高服務精準度,齊河縣還提高了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評估頻率,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要求,通過對特殊人員的隨時評估,為他們選擇合適的照護方式。
如今,“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正被精心編織成一幅動人的畫卷。圍繞物質保障,齊河縣以細膩筆觸,為特困老人勾勒出安全便捷的居家新圖景——從防滑處理的浴室,到無障礙的室內通道,再到溫馨宜居的環境升級,553戶特殊困難老人家中悄然發生的“適老變革”,不僅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添上了安全鎖,更讓溫暖與愛如影隨形。
在兒童成長的篇章里,齊河縣同樣書寫著溫暖的關愛故事。困境兒童與留守兒童不再孤單,因為有了動態監測的“慧眼”守護和“四色風險”防控的堅實盾牌。通過一對一的“心理健康把脈”與定制化關愛策略,每一個孩子在愛的懷抱中茁壯成長,風險與隱患被一一及時識別并有效化解。
更令人動容的是,“愛心守護”行動如春風般溫暖人心,志愿者與困境兒童手牽手,共繪成長畫卷。在學習桌旁,志愿者耐心輔導;在游樂場上,志愿者和孩子們歡聲笑語……此外,豐富多彩的兒童成長訓練營和興趣小組,讓越來越多的困境兒童重拾自信,笑容再次如陽光般燦爛。
齊河縣,正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一老一小”撐起一片民生暖陽下的幸福天空。從養老的溫馨港灣到兒童保護的智慧網絡,每一項舉措都是民生情懷的深情流露,每一張笑臉都是政策溫度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