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自立秋始。”而民間稱之為秋老虎的一段炎熱如夏緩沖的存在,讓人總以為秋天姍姍來遲。殊不知,正在第一片落葉離開枝頭的剎那,秋,已經靜悄悄地到來。
????相比起冬日的肅殺,代表希望的春天總是成為萬物復蘇、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代名詞,被以熱情地歌頌。與春的張揚相比,秋似乎太過低調,“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遠離自然的人們,看不到“層林盡染”的磅礴,望不見“麥浪翻騰”的繁榮,只能在“一層秋雨一層涼”之時,才注意到“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揪斂,即收斂,儲藏之意。秋,就是用這種平和的方式,安靜地孕育出又一季的收獲,回饋給人們下一次“春華秋實”的期待。豐收時喜悅的,而喜悅時可以分享的。所以秋風起,黃英開的時刻,也是懷念的時刻,“故人千里,新蟬兩三聲”;“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按照傳統中醫理論,秋,性燥,而肺虛導致對刺激適應度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于是,秋除卻豐收的具體意義之外,也生發出一種盤點和總結的引申意義。在文學作品中,秋則更成了人生之秋、心情之秋的暗喻,“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黃帝內經》有云:秋三月,此謂榮平。榮平,是一種心態,不是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暗自輾轉,也不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哀傷,做到“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的坦然,與“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豁達,才是在秋季最好的態度。正是“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榮平,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和為貴”。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乃是四時的自然規律,而習慣了時時奮斗、拼搏的現代人,也應該順應自然的規律,與身體和解,和自己和解,與外界和解,與自然和解。這才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榮平心態。
□黎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