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報人如何介入喧嘩的網上輿論場?如何做好報紙言論與網上言論融合的文章?從2007年以來,我嘗試著將報紙評論與網絡評論結合、融合,積極介入網絡輿論,客觀理性發出自己的聲音,以網絡之快彌補報紙時效之不足,以黨報言論的公平客觀全面冷靜對沖網絡言論的情緒化、極端化、碎片化,利用業余時間寫了大約400多篇評論,這次結集出版的主要是2010年至2013年間120篇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一部分在德州日報刊登過,有一部分只在網上發表。之所以叫“網海語航”,是因為想在網絡信息、輿論、思想的海洋中,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引導人們向善向上向前,做一個理性的建設者,而不是一味地指責、謾罵、攻訐。大海波濤洶涌,個人力單勢薄,以語“導航”主要是一種良好的愿望。美國著名的政論家李普曼說過:“探索和建設是評論家的使命”,我算不上評論家,但愿以評論家的標準要求自己。
??? 為德州發展鼓與呼。在報紙上,為德州發展鼓勁加油是職責所在,在網絡上傳遞德州好聲音、樹立德州好形象,也是義不容辭。比起報紙言論,網絡的優勢是更快、更有戰斗性。在農村開展社區建設,讓有條件的農民住上樓,有很多評論者說這是違背民意、農民被上樓。面對這些偏頗之詞,我及時寫了一篇帖文《合村建社區是一項民生工程農民上樓是農民所愿》,列舉了德州的實踐和事實,然后說: “現在,有人把農民上樓說成是被強迫,這些人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很可能是自己在樓房里想象為農民請命呢,農民是不是愿意上樓,農村社區建設是不是受農民擁護,躲在樓房里的文人說了不算,需要問問農民自己。 ”帖子被置頂。類似帖文在本書中還有 《德州雜技走向世界說明中國的“功夫”完全可以名利雙收》《德州確定自己的“城市精神”》等。
??? 為山東發展吶喊助威。及時把省委省政府的精神傳播好、闡釋好,及時把齊魯大地發生的新變化、取得的新成就宣傳出去,是網絡評論的重要任務。2012年底,山東開始公布PM2.5監測數據,第一天數據就很“不好看”,一半多地市屬于污染,而下雪后,情況反而更糟。針對這一現象,我寫了一篇文章《公布“難看的”PM2.5數據是良好的開端》,肯定了政府正視問題、實事求是的態度,指出環保問題形成非一日之寒,解決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能實事求是地公布難看的數據,這就開啟了加強治理的希望之路。類似帖文在本書中還有《山東農村新土改:打開多把鎖的金鑰匙》《首提建設生態山東:藍天白云、繁星明月要多見》等60多篇。
??? 為中國進步建言。隨著信息發布的實時化,普通公民對國家大事也有機會發表評論。2012年12月24日,新華社刊文介紹習近平同志有關情況,內容涉及習近平成長歷程、執政風格、生活細節,受父親冤案牽連、文革中曾被關押、與彭麗媛一見鐘情等等。作為報社評論員,我意識到這樣報道高級領導人,是一種為政新風,當天就寫出了一篇評論 《披露現任領導人生活細節是一個信號》,大眾網首發,后被和訊網、鳳凰網、搜狐手機等轉載。書中收集的類似文章還有《美麗中國:詩意畫卷需要“眾手”齊描繪》《中國,敞開山岳般的胸懷》等。
??? 網絡評論,貴在快速、犀利,收入本書中的很多篇目,很多是在新聞發生當天、報紙已經付梓的情況下寫就,難免粗疏、粗糲,不像報紙言論那樣精致、細密,但也表現了一位黨報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表現了傳統媒體擁抱新媒體的激情與探索,表現了激濁揚清的志向與拼搏。感謝省委市委宣傳部門、網絡管理部門的關心和支持,感謝報社領導的理解和支持。今后,我將繼續在報網融合、網絡評論等領域積極探索,為建設和諧、公正、理性的輿論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鏈接
??? 德州日報社副總編輯劉同江評論集《網海語航》,近日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收錄了作者2010年至2013年期間發表的報紙言論、網絡評論120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個方面。
□劉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