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陵縣是我的故鄉,糜鎮則是鑲嵌在故鄉土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 2013年1月4日,在莊嚴的陵縣人民代表大會上,縣政府正式提出將糜鎮列為陵縣“次中心”,全力打造,重點培植。目前,糜鎮二三產業快速發展,新型城鎮化進程突飛猛進。已全面規劃并啟動了3個大型居住區建設,在不遠的將來,全鎮散落在92個自然村的5.3萬世代耕作的農民將搬進新型社區,享受城里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現代生活。糜鎮,這個曾接續4000多年華夏文明而連綿不斷的魯北重鎮,將以新時代的颯爽英姿,迎接更加燦爛的明天。
??? 初識糜鎮,還是在40多年前的孩童時期。那是一個全面動亂的年代。“紅海洋”的浪潮沖擊著祖國城鄉每個角落,“紅太陽”的烈焰幾乎把一個民族的文明鏈條烤裂、燒焦……在我家門前的集市上,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語錄歌”聲,從人群里緩緩駛出一輛破舊的大斗拖拉機。車廂里站著一群身穿大紅大綠衣服的青年男女,他們手里高擎一幅紅字木牌:“糜鎮公社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來到集市的一塊土場上,演出開始了。只見男女演員胸前貼個“忠”字,背后掛個“吉祥”字符,每人手里都舉著小紅語錄本,跳的是“忠字舞”,腿腳機械地擺動著,嘴里不停地高呼“萬歲”。第二天一大早,門口來了一個討飯的中年婦女,手里挎著個破籃子,身后還跟著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她說是從糜鎮街來的,紅衛兵“破四舊”,把她家鄉的風水破壞了,糜鎮天上的“吉祥鳥”飛走了,地上的“祥瑞獸”跑掉了,從此家鄉連年歉收,今春兒全村人糧食都斷了頓兒。兒時的我不知道那只飛走的吉祥鳥和跑掉的祥瑞獸到底是什么,但從此糜鎮在我心中便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 40多年后,當我重返故鄉,站在糜鎮這片古老而年輕的熱土上,目睹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延伸與交續的痕跡,突然感到糜鎮竟然是一部令人難以讀懂的厚重的歷史文明典籍。
??? 時間溯回到4000多年前的帝堯時期,那時的糜鎮一帶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廣袤的土地上河流縱橫,森林茂密,水草葳蕤,鳥語花香,野獸追逐,成群結隊的麋鹿悠閑地在肥美的草地上覓食。這里就是傳說中的陸鄉,是我國陸姓發源地之一。那時人們的生存主要依賴大自然的饋贈,靠漁獵、采集野果和少量飼養維持簡單的生活,不穩定的收入,每每遇上災荒便餓肚子。后來,聰明的陸鄉人開始開墾荒地,種植一種叫糜子的谷物,從此收入穩定,這些種糜的族人也因此而姓糜,成為一個富足昌盛的先進部族。據專家考證,糜鎮乃我國糜姓的發源地。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逐步形成了聞名遐邇的繁華的糜子米加工貿易市場,從夏代延續至劉漢,糜鎮一直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糜子米加工集散基地。由漁獵到種植,華夏農業文明的曙光最早在這里升起,人類又步入了一個文明的新時代。從秦時的麋鹿鎮到北宋的糜村鎮一直到后來簡稱糜鎮,其地名都和麋、糜聯系在一起。置身于糜鎮,竟使我們看清了華夏民族追逐文明留下的一道真實的歷史軌跡。
??? 不是嗎?至今,這里有五帝之一顓頊的孫子吳回任火神祝融時,他封于陸鄉的兒子陸終在基山修筑的儲火倉,那燃燒的薪火猶如現代人對電的渴求,它曾是先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遍布鎮外的坑、洼、墩、臺,曾是古代戰馬寄養地、軍事瞭望塔、烽火臺,至今每個村民都能脫口叫出它的名字:“陸廟臺子”、“野豬坑”、“軍洼”、“狼煙墩”…… 至于街中的遺址,諸如佛塔、廣覺寺、碧霞祠、真武廟、關帝廟、倒座觀音廟、毓俊義塾、廟會等,更是不勝枚舉。
??? 古糜鎮布局為四街六門七十二胡同,現今四街猶在,六門可辨,七十二胡同圍繞鎮周圍早已形成了李家胡同、孟家胡同、閆家胡同等村落,據此我們可以依稀辨認出古代糜鎮城的規模與繁華。更為驚奇的是,當你在直升機上鳥瞰糜鎮時,她竟極像一只展翅飛翔的鳳凰鳥。也許,這是糜鎮先民們隸屬鳥夷部落的緣故,以象征祥瑞的鳳形布局,期冀此地永久太平吉祥。這又與秦時糜鎮曾名麋鹿鎮,與曾是祥瑞物麒麟的原型麋鹿相吻合。幾千年來,富足、安定、幸福,一直是糜鎮人追求的目標。此時,我忽然明白了當年那些跳“忠字舞”的糜鎮人為什么背上掛“吉祥”,那個在我門前討飯的婦女說的吉祥鳥就是象征吉祥的鳳凰鳥兒,而祥瑞獸則是他們心中的麒麟。是的,無論喧囂的動亂與盲目的愚忠升格到多高,還是無奈的乞討流落何地,糜鎮人仍一如既往地期盼這片土地上吉祥回歸。
??? 東漢伊始,糜鎮成為西平昌縣城。至唐宋,這里已是集經濟、社會、政治、軍事、文化以及商貿于一體的魯北重鎮。
??? 現在,讓我們把時間定格在糜鎮歷史文明的某一天,映入你眼簾的將是一幅氣勢宏大的《清明上河圖》……
??? 清晨,伴隨著城樓上低沉的鐘聲,初始的陽光柔和地灑落在城中的每個角落。六門緩緩開啟,早已等候在城門的人們開始陸續涌入城中。趕車的、騎馬的、行腳的、坐轎的、挑擔的、背柴的……商人、藝人、兵勇、雜役、工匠、郎中、和尚、道士、尼姑、地痞、流氓、乞丐、混混……說書的、唱戲的、剃頭的、下神的、算卦的、耍刀的、玩猴的、拔牙的、賣狗皮膏的……既有長袍馬褂、衣冠楚楚的官員、商人、私塾先生,也有赤腳光背、衣不遮體的窮人、苦役,各色人等,匯聚街市,三教九流,雜相其間,千年古鎮開始了新的一天。
??? 前街并排的鐵匠鋪爐火正旺,腰扎白圍裙的鐵匠師傅手里的小鐵錘有節奏地敲打著已具雛形的鋤頭,揮汗如雨的徒弟高舉重重的大鐵錘鏗鏘有力地落在砧子上,整個大街上空飄蕩著一曲鏗鏘的交響曲。米市街車水馬龍,賣米的、買米的、販米的、磨米的……金燦燦的糜子米按照各人的意志交易、流轉。不遠處,馬頰河、大宗旱河、篤馬河碼頭上,運米的船只正在繁忙地裝卸。米市街頭,那個挎籃賣糜子面窩頭的小販,正不停地用沙啞的聲音叫賣,卻不小心被一只黑瘦的小手偷去一個窩頭。官街北首,一頂大轎從縣衙緩緩移出,兩邊是佩刀的護衛和高擎儀仗的衙役,敲鑼的黑衣衙役不停地高喊著“回避”,人們自然有序地閃開一條大道,觀賞“父母官”出行的威儀。忽然,一個身披孝服的中年女子跪倒在大街中心,手里舉著狀紙,嘴里高喊 “冤枉”。那轎子頓時停下,知縣收下狀子,冤婦磕頭道謝,轎子又開始啟程了。
??? 繁華的街市開始一天的喧囂,位于十字路西南一隅的毓俊義塾院內卻顯得寧靜許多。講堂上,穿長褂留八字胡的私塾先生手捧《論語》領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先生搖頭晃腦,聲音沙啞,學子們放聲跟讀,聲音洪亮,朗朗上口。此時,坐落在東街東門里北側的碧霞祠正殿,碧霞元君正端坐在前來修善的人群中講學治病。她本名畢霞,是戰國時期魏國公主,秦滅六國后,她與姐姐一起逃難至距糜鎮不遠的魏王城,自小演習儒道學說,熟讀醫書,才華出眾,睿智美麗,經常四處游歷,在民間講學治病,深受老百姓愛戴。后來定居泰山,被后人尊奉“泰山圣母”。廟會上的熱鬧場景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幾個戲臺上的鑼鼓聲幾乎同時響起,梆子、落子、碰碰調、梨花大鼓各個班子對陣演出,臺下游動的人群里不時傳出叫好聲。還有落地攤的魔術、雜技、卦帳、膏藥李、泥人韓、拔牙王、一抹靈、神測趙、大刀孫、耍猴張…… 正所謂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
??? 夜幕降臨了,趕城的人群漸漸散去,熱鬧的街市暫時恢復平靜,高高聳立在廣覺寺中心的佛塔開始披上太陽的余暉,顯得更加莊嚴、凝重而充滿神秘感。塔身坐北朝南,塔后是佛殿,信男信女從佛塔南門進入,先行朝拜佛塔后再出北門到大佛殿朝圣,這是古印度早期佛寺的建筑風格。唐貞觀13年,唐皇令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鄂國公尉遲敬德在此監修。高十丈,特制青磚砌成,內空外密飛檐式樣,也是古印度覆缽式塔與我國亭閣建筑的巧妙結合。明朝重臣年富曾將此塔列為“平昌八景”之首,先后題名“古塔昏鴉”、“糜鎮古塔”。這是一個明月初照的夜晚,年富獨自站在空曠的廣覺寺前,面對古塔高聲吟誦:“浮圖聳處與云齊,舍利光寒入望迷。風力減消檐馬靜,月明遲上夜烏啼。數聲驚噪殘霞外,幾度飛歸積水西。我欲凌空游八極,擬憑顛際做舟梯。 ”由此,清康熙年間,古塔又賦一名:“浮圖掛月”,為“平昌十景”之一。年富的古塔詩把糜鎮帶進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境地,至今,老一代糜鎮人仍以吟誦古塔詩,講述古塔故事而自豪。 1942年,日寇占領糜鎮,糜鎮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斗爭。為了鎮壓抗日民眾運動,撲滅抗日烈焰,日寇首選的是要摧毀象征糜鎮人堅強不屈性格的古塔。敵人第一天就測好目標,裝好炮彈。第二天中午時分,敵酋正待下令發炮,忽然一聲巨響,西面塔身自行轟然倒塌,塵土籠罩整個街道。至夜晚,東面塔身也自行坍塌,數十丈高的磚塔猶如現代爆破,垂直塌陷,未殃及一戶百姓。日本人用武力踐踏中國土地,但在中國文化面前他們卻屈服了,認輸了。許多老人說,古塔倒塌后,他們親眼看見從塔中飛出一串火球,在天空散開,猶如一只火鳳凰,直奔東南方向飛去。
??? 古塔倒塌了,但其風姿卻永遠留在一代代糜鎮人的心中。正如麋鹿的消失留下了祥瑞的記憶符號,鳳凰飛走了,象征吉祥的城鎮猶在。記憶是一種財富,它帶給人們更多的遐想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記憶是對生產、生活方式的篩選,它激勵一個民族的思維不斷創新升華;記憶也是對一種文化的傳承與揚棄,它會使文明的火種更加優化,猶如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留給糜鎮人的記憶太多太多了,4000多年來,華夏文明在糜鎮土地上劃出的一道道文化印跡,將永遠刻在糜鎮人的記憶中。
??? 新時期,糜鎮已步入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或許,幾千年的遺跡有的早已不復存在;或許,留下的遺跡也難以恢復重現;或許,那些曾經抹不掉的記憶在新一代年輕人心中已黯然失色,但保護遺跡,留住記憶,傳承文明的使命卻落在了新一屆糜鎮黨委政府的肩上。因為,支撐糜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根基與載體,正是發源于這片土地上的燦爛文化。令人欣喜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下,糜鎮不但經濟發展走在陵縣乃至德州市鄉鎮前列,文化建設亦蒸蒸日上,文物和古遺跡保護工作制度完善,措施有力,成效顯著。糜鎮新一屆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把完善現代鎮域治理體系與提高治理能力作為工作重中之重,注重工作實績,為民務實清廉,腳踏實地地帶領群眾奔小康。堅持“兩區同建,共同推進”的原則,在全鎮建設糜鎮、張習橋、回族三個大型居住區,打造四個園區,即工業園區、商貿物流產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還以古廣覺寺遺址為依托,規劃了一處占地千畝的文化旅游園區,讓古寺古塔重現舊貌。傳承歷史文化、續寫時代篇章,糜鎮人民正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小康!
??? 吉祥糜鎮,永祈安康!
□山東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孫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