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矯治工作坊一角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近年來,隨著心理學的廣泛應用,更多的人對其產生了興趣。其中,運用心理學知識對邪教癡迷人員實施心理干預,是使邪教人員徹底擺脫邪教束縛、回歸社會過上正常人生活的有效方法。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同時也為了做好被邪教裹脅群眾的教育挽救工作,今年上半年,邢臺市在橋東區東方社區建立了“心理矯治工作坊”,把心理矯治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交互運用,探索了一條防邪反邪的新路徑。
邢臺市橋東區東方社區“心理矯治工作坊”設在社區內的一座小樓上。一進門,迎面一塊玻璃幕墻上幾個醒目的大字映入眼簾:把心窗打開,讓陽光進來。10個大字昭示了這座工作坊的工作理念。邢臺市心理學會的王秘書長是該工作坊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當地一名反邪教志愿者。據他介紹,工作坊目前設有心理咨詢室、接待室、健身室三個功能區,由12名熱衷于反邪教事業的專業心理咨詢師組成。工作坊自去年6月份建立以來,線上線下咨詢50余人次,其中不乏被邪教裹脅的群眾和邪教癡迷人員,有的已經見到了成效。
90后女孩小靜是橋東區一個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是東方社區的一名反邪教志愿者。前不久她依托這家工作坊,就成功使一名邪教癡迷人員醒悟過來。
當地居民王某是一名邪教癡迷者。去年6月,適逢工作坊建立不久。小靜剛參與到反邪教志愿者隊伍中來就遇到了王某,她決定嘗試用“心理療法”對其進行矯治。她先用瑞格心理測評法對王某進行測評,從情感、意識、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系等多方面掌握了王某的心理現狀,然后逐步引導,并介紹其來到心理矯治工作坊,邀請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對她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進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去年8月,王某徹底與邪教組織斷絕了關系,還找到了一份房地產銷售工作。
1955年出生的朱某是一名退休工人,1996年抱著祛病健身的目的陷進邪教泥潭,曾兩次參與幫教學習,雖然已經脫離邪教組織。但家里人反映說她不愛講話,也沒什么朋友,跟家人溝通不好,總是愛著急上火。聽說這個工作坊后,家人就陪她來到這里。心理咨詢師們通過對其心理矯正,找到了她的思想和心理癥結,他們對癥施治,先后四次與之交流談心,使朱某認識到,自己因受邪教蠱惑欺騙太深,思想產生了偏見,時常用怨恨心看待周圍的人與事,久而久之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由于打開了心窗,開闊了胸襟,朱某開始愿意跟家人、鄰居交流,有事沒事就往社區坐一坐、聊一聊,如今還成為了社區的反邪教志愿者,社區里的文娛活動、反邪教活動總少不了她的身影。
張某某也曾是一名邪教癡迷人員,在基層干部的幫助下脫離了邪教。前幾年她丈夫因癌癥去世,對她打擊很大,常常一個人坐在家里發呆。鄰居們因為知道她信過邪教,平時和她交往少,她也沒什么朋友。社區干部雖然每年也會去家中慰問,但由于她性格內向,座談常常會出現“冷場”現象。近兩年隨著年齡增長,她更是不愿意出門,有時一連四五天不出家門。社區成立“心理矯治工作坊”后,她兒子主動與工作坊聯系。通過心理咨詢師心理疏導、幫助其重建認知結構,她逐漸敞開心扉,開朗起來,在“心理矯治工作坊”還結交到幾個好朋友,成為了當地一名反邪教志愿者。
不僅涉邪教人員在這里打開心窗,接受陽光的沐浴,有心理問題的普通群眾,在這里也找到了放下心理包袱、重煥陽光心態的鑰匙。
劉某是一名15歲的初三女學生,自幼體弱,患有氣管炎。可能是由于身體原因,學習成績一般,朋友較少,對母親很依賴。見陌生人會緊張,焦慮,甚至逃避。在家里卻愛發脾氣、摔東西,抱怨沒人理解自己。劉媽媽帶著女兒找到工作坊。針對劉某的情況,心理咨詢師先給她進行心理測試,并將測試結果第一時間通知了劉媽媽。在家庭的配合下,給劉某進行了三個月的心理輔導,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談起建立心理矯治工作坊的初衷,邢臺市有關方面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對本地邪教癡迷人員入教原因調查發現,心理失衡人群、病弱人群、女性人群、低收入人群、迷信人群都是邪教易感人群。當這些人面臨身體疾病、遭遇災禍、夫妻不合、婆媳矛盾、子女不孝、煩躁苦悶、困惑孤獨等現實問題時,就會有一種強烈的尋求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的愿望,如果不能及時幫助他們排解不良心理情緒,一旦被邪教盯上,很容易上當受騙,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通過心理疏導、有效排解心理問題,就可以幫助這些人遠離不良情緒干擾,遠離邪教襲擾。另外,一些原邪教癡迷人員由于長期受邪教歪理邪說的浸漬,雖然經過專門的思想幫教脫離了邪教組織,但其精神上的轉變,特別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卻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當這些人回到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和挫折時,會習慣用原來的思維模式去對待,很容易出現思想搖擺和心理問題,需要社會對他們不斷進行教育和心理矯治。
正是基于上述考慮,邢臺市有關方面聯合市心理學會、邢臺愛家心理咨詢中心等,在東方社區建立了這個“心理矯治工作坊”,聘請了9名國家注冊二級心理咨詢師、3名三級心理咨詢師參與咨詢工作。
隨著業務的開展和深入,邢臺市結合無邪教創建“重預防、治未病”要求,對“心理矯治工作坊”職能和范圍不斷拓展:一是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當地居民疏導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二是提高社區居民的心理素質,培養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增強防范邪教的能力,已多次為社區居民開展免費心理咨詢活動,舉辦心理減壓公開課;三是舉辦公開課對社區干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四是舉辦“改善親子關系與心理健康”講座,向社區家長提供有關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的咨詢,指導家長正確認識孩子的心里特點和成長規律,實施恰當有效的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心理矯治工作坊”由國家專業注冊心理咨詢師組成,具有權威性、公益性,在社區矯正工作中,有關單位主動提出要求,將心理矯治與行為矯治結合,共同為社會穩定做出貢獻。居民張某走上盜竊之路觸犯刑律,被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張某來到這里接受行為矯正。工作坊通過瑞格心理測評系統對張某的社會危險性、社會適應性進行了評價,針對報告結果,制定了矯正方案。在心理矯正工作坊的幫助下,張某矯正了價值觀,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并找到了工作,開始用自己的勞動來生活。
“其實現在很多人有心理問題,但一般都不愿意主動去找心理咨詢師,不了解心理減壓的意義和作用;還有一些居民不愿意對他人說出自己的苦悶。”該工作坊負責人張主任說:“通過兩次心理減壓公開課后,居民消除了顧慮,報名的人越來越多。”
邢臺市橋東區的這家心理矯治工作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認可與關注,所發揮的作用也已初露荷角。
心理矯治工作坊的門內玻璃上貼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