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網”同建 賦能高質量發展——市第十六次黨代會熱點聚焦⑦
連通岔河與減河水系的長河公園。 劉克政攝
□本報記者石秀秀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夠提升百姓生活品質,更是擴大有效投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月18日,參加市第十六次黨代會的部分黨代表以及會場外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加快推進‘七網’建設”暢談所思所盼,共商發展良謀。
“七網”同頻共振為跨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年初,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山東將著眼長遠發展、造福人民群眾,推進一批支撐性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全面展開基礎設施“七網”行動。
我市圍繞這一目標任務,進一步細化工作思路和舉措,力求在綜合立體交通網、現代水網、現代物流網、能源保障網、市政公用設施網、新型基礎設施網、農村基礎設施網“七網”建設中求發展、謀突破。
基礎設施“七網”建設中,首要的就是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城市要發展,必須具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德州區位交通優勢突出,目前已建成‘三縱三橫’鐵路網、‘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萬公里,居全省第4位。”談起近幾年德州交通發展進程,市黨代表齊永軍豪情滿懷。他表示,報告中提到的鐵路、公路建設項目,能夠進一步完善我市高速公路、鐵路網絡主骨架,提升德州交通基礎設施質量,讓有效投資化作擴大內需、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市黨代表張燕表示,加快建設現代化水網,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有效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問題,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生態環境健康穩定。
市委黨校教授楊明文表示,今后五年,我市將進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的新階段、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區域聯系增加將對基礎設施產生更為迫切的要求。“過去五年,我市交通、能源、供水、市政設施建設成績喜人,新基建從無到有、快速發展,基礎設施保障功能大為提升。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與先進地區的建設水平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是全市發展的一個制約環節。”他認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既能發揮改善供給作用,又具有刺激需求的功能,更是應對經濟壓力的有效政策。
“七網”聚勢發力重點項目建設“火力全開”
推進“七網”建設,將會加快推動一批事關全局的重點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作為來自市發改系統的一名黨代表,王大山表示,市發改委將積極落實推進“七網”建設中相關具體內容和分解任務項目清單,通過項目化掛圖作戰、跑表計時、跟蹤督辦,確保讓每一個項目得以高效實施。
市政公用設施網是“七網”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市黨代表李希巖在采訪中介紹,前期,省住建廳對山東省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網行動計劃(2022—2030年)征求了地市意見,市住建局對列入省計劃的供熱、燃氣、供水、污水廠等市政工程類重點項目進行逐一核實。“目前,我市上報市政類項目共11個,總投資577953.77萬元。”李希巖表示,年底前,6個縣市區完成整縣制雨污合流管網清零,每個縣市區有1座污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全力以赴抓好市政類項目建設。
報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設現代物流網,逐步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的商品交易基地;引育一批5A級物流企業,爭創國家示范物流園區。”市黨代表宋玉剛對此感到振奮不已。他介紹,去年,禹城成功引進了海爾日日順智慧物流園并落地德州高新區,打造華北智慧物流基地,目前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全國七大物流基地之一。“下一步,我們將依托現代化物流園,培育2至3家貨運企業成為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對接全國優質網絡貨運平臺,鼓勵貨運企業向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新運營模式轉型。”宋玉剛表示,還將加快禹城市共配中心建設,引導7家快遞企業進駐,爭取把“禹小驛”打造成第三批全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我市水資源極其匱乏,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衡,每年約有6億立方米雨洪資源未充分利用;橫河、減馬橫河淤積嚴重,亟需進行水系綜合治理。根據黨代會報告內容,我市將積極推進5大干流、89條支流水系連通工程,新建8個中小型水庫,構建“五橫三縱二十庫、一泉百湖千河通’的全域水網體系。“中心城區水系連通工程率先推進,編制完成了《德州市城區水系連通規劃》,已投資7000萬元完成新鬲津河清淤治理,建成丁東水庫第二入庫泵站工程,水庫單次蓄水時間縮短近一半;投資1400萬元,提前10天完成安莊閘改建主體工程,占全部工程量的82%。”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邢朝峰介紹,今年是中心城區水系連通工程實施攻堅年,計劃投資11億元,實施橫河、減馬橫河治理一期工程,城區供水提升一期工程和三水廠清水池四項工程,完成安莊閘改建工程。
“七網”補齊短板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城市發展短板,以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城市環境變化,全面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黨代表劉永強認為,市黨代會報告中關于“七網”建設,特別是市政公用設施網建設的要求,著眼長遠,目標清晰,任務明確。“報告中提到建設區內‘臉盆大’的黑臭水體也不能有,顯示了市委對黑臭水體治理清零決戰決勝的信心決心。夏津縣堅決落實市委要求,打贏決勝戰,將黑臭水體清零于2022年底。”
陵城區丁莊鎮黨委書記唐金宇十分關注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建成丁東、大屯、丁莊等水庫聯合供水系統,保證城鄉供水安全。”“工程建設將對我鎮飲用水安全、應急供水保障、防洪泄洪等多個方面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他說,“丁莊鎮將對項目所涉及的路段提前進行梳理,全力配合做好遷占征地等工作。同時,抓住這一有利機遇,完善重點水域水閘泵站等民生工程建設,推動鎮域內便民利民水利系統更加健全,水域生態環境更加優良。”
“做好基礎設施建設,讓石莊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來自武城縣魯權屯鎮石莊村的市黨代表石尚昌如是說。五年前,該村臟亂差,人居環境堪憂。通過爭取上級資金、自籌等,投入150萬元進行美麗鄉村建設,開挖人工湖,鋪設柏油路面、污水管網,廁改升級等一系列措施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獲評“省美麗村居示范村”。“設施完善、配套齊全,村莊改頭換面的同時帶動了產業發展,現在食用菌種植搞得有聲有色,還建起了產業園。”石尚昌滿懷期待說,“今年我們將搶抓中心村建設機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培植壯大產業,夯實基層治理,打造出一個鄉村振興齊魯新樣板。”
“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將不斷完善城市功能,解決群眾多年期盼,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和承載能力。像打通城市斷頭路、徹底治理黑臭水體、擴大集中供熱覆蓋面等,都會使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楊明文建議,政府部門要認清推進基礎設施的必要性、可能性、收益性,相關單位要主動對接國家和省的政策、對接上位規劃,做到超前謀劃、科學規劃、大力實施、扎實推進。“相信,在新的五年里,經過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大發展、大改善、大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