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為經濟社會裝上“智慧芯”——市第十六次黨代會熱點聚焦⑧
寧津縣建設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以數字化賦能良種推廣。 記者孫耕攝
□本報記者鄧靜本報通訊員張兆坤
數字時代,變革之中蘊藏無限可能。黨代會報告提出,“實施數字賦能,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成為黨代表的熱議話題,圍繞如何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落地生根”,大家暢談感受,獻計獻策。
激發數字經濟活力
數字經濟是換道超車、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我市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數字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步入快車道。
市黨代表孫洪昌說:“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要著力在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上下功夫。”
推動產業數字化,我市有基礎、有條件。一方面,我市工業門類齊全,可以做的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較多。另一方面,因為德州多數企業處于產業鏈下游,在上游核心企業高度數字化的倒逼下,我市企業數字化轉型意愿強烈。
黨代會報告提出“推進產業數字化,實施工業互聯網培育行動,推動大企業建平臺、小企業上云端。”對此,來自工信系統的市黨代表司曉明表示,加快企業“智改數轉”進程,是產業數字化的核心,必須做好政策支持保障、宣傳培訓等工作。去年底,《德州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若干意見》出臺,為企業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其中涉及諸多數字經濟領域的補貼獎勵政策,如每年選擇20余家企業,由政府出資為企業診斷,助力企業形成“智改數轉”項目;園區方面,對獲評省級工業互聯網園區、省級數字經濟園區的,給予配套獎勵等。這些補貼獎勵的落地,必將極大激發企業“智改數轉”的積極性。
就數字產業化,孫洪昌表示,我市將堅持引育并重,全力擴大數字產業規模,積極布局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未來產業。構建數字產業生態,推進魯西北大數據中心建設,積極融入山東省工業大數據中心規劃布局,差異化發展大數據、互聯網醫療、數字新媒體等新業態、新模式。
去年底,我市出臺《德州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促進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發展,以產業數字化帶動數字產業化,加速德州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
打造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
建設數字政府,本質是對傳統政府運作模式、傳統政務信息化建設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雖然近年來我市數字政府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距離發達城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基礎弱、底子薄、欠賬多。
就“打造整體高效的數字政府”,黨代會報告提出“實施數字政府強基工程”“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社會管理‘一網統管’”“加快推進黨政機關數字化應用”等要求。實現這些目標,市黨代表于喆表示,必須抓好三個“重點”、加大兩個“力度”。
抓好三個“重點”,一是以增強部門協同性為重點,打造整體化政府。推動機關內部“一次辦好”改革,加快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共用,充分應用網上協同辦公,加快建設“無證明城市”推進減證便民。二是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為重點,打造扁平化政府。打破上下貫通難題,利用好“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臺,實現“一屏觀全市、一網管德州”。建設“一網統管、一辦到底”解決群眾訴求系統集成平臺,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三是以強化政務數據賦能為重點,打造平臺化政府。發揮大數據支撐作用,賦能政府決策、公共服務、民生保障、城市運行和數字經濟發展。
加大兩個“力度”,一是加大資金保障力度。集中投入資金建設好城市大腦和部分重要系統、平臺,實現重點突破、快速趕超。二是加大人才保障力度。加強人才招引,出臺強有力的人才政策,大量吸引大數據專業人才落戶德州。
數字政府建設也是市黨代表李淑華的關注點之一。結合民政重點工作,他表示,今年,我市將全面構建數字養老服務體系,構建以居家養老為主體,各類養老機構為支撐,以醫、康、健、食、娛、學、養為內涵的現代養老服務新架構,爭創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
建設有溫度會思考的智慧城市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效最終要落實到“人”的獲得感上。黨代會報告提出,“構建智慧便民的數字社會。”
黨代會報告將“實施‘城市大腦’提升工程,更好賦能社會數字化服務”作為智慧便民數字社會構建的首要任務。“城市大腦”是城市級數字平臺,如果把各部門單位比喻成人的手腳,那“城市大腦”要做的就是指揮協調,實現“肢體”高效協同。
“城市大腦”如何實現高效指揮?市黨代表于喆表示,要加快構建形成市縣聯動、感知設施統籌、數據統管、平臺統一、系統集成和應用多樣的“城市大腦”,建設有溫度會思考的智慧城市。
舒心就醫、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報名“零跑腿”、數字防疫、智慧創城……目前,我市推出的“城市大腦”民生應用場景均是“問需于民”活動成果。于喆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持續開展“問需于民”活動,創新打造一批群眾滿意的特色應用場景,推動智慧公共服務應用在市縣層面落地,讓更多百姓受益。并做好既有民生應用場景的提升,如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入學“網上辦”“掌上辦”、推動“卡碼聯動”實現群眾乘坐公共交通便捷出行等。
“舒心就醫”“智慧創城”是今年我市重點提升的民生應用場景。于喆介紹,今年每個縣市區至少覆蓋一家醫院支持“舒心就醫”,實現“先看病后付費”,全年服務人數5萬人次,解決百姓看病多次排隊、多次繳費的難題。“智慧創城”方面,拓展市民“隨手拍”,形成全民創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圍,并與網格化治理大平臺數據及時共享,健全“吹哨報到”機制,提升基層“微治理”水平。
市黨代表董文全來自平原一中大數據中心,他尤為關注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智慧物業等新業態”。他表示,近幾年因為疫情等原因,在線教育成為學校組織教學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為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且可以反復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并充分鞏固學習效果。他同時表示,在線教育也需要解決師生互動交流受影響、課堂效果難保證、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損傷眼睛等痛點難點。
寧津縣是全省21個數字鄉村試點縣之一,也是我市唯一入選縣。就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廣泛開展數字鄉村建設”,該縣柴胡店鎮黨委書記徐顯法說:“數字鄉村建設不僅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基礎保障,而且有助于形成強大市場和需求,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近年來,柴胡店鎮以建設數字鄉村和發展智慧農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統籌整合、綜合利用好各類資源要素,激發了鄉村振興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