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出小麥畝產839.2公斤的全市最高紀錄
市農科院:“三塊田”引領創高產
市農科院正高級農藝師趙同凱(左二)到武城鎮東小屯村指導科技壯苗行動。(資料圖)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宋延濤)6月12日,臨邑縣翟家鎮1000畝“噸半糧”核心示范區,實打小麥畝產839.2公斤,創造了全市小麥單產最高紀錄。該示范區是市農科院與翟家鎮人民政府的“聯建田”,高產成果得益于市農科院集成技術模式的應用。
去年以來,市農科院把服務“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發揮科研優勢,打造自建田、聯建田、指導田“三塊田”,樹立三個標桿,把中央提出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到實處。院黨委專門抽調業務精、能力強的技術骨干10余人成立了市農科院“噸半糧”高產攻關指揮部,院黨委書記任指揮長。針對去年秋汛影響秋種的實際情況,與市農業農村局共同邀請有關專家,召開秋收秋種技術意見指導會。會議提出了“四補一促”晚播小麥技術意見,為今年的小麥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市農科院在武城縣武城鎮的為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平原縣張華鎮的運河糧食種植合作社、臨邑縣翟家鎮的秋華種植合作社、天衢新區抬頭寺鎮德農合作社,建立了4塊“自建田”,每塊75畝。在“自建田”里探索形成可復制、易操作的集成技術模式,并召開觀摩會向農民推廣,助力“噸半糧”生產。在小麥管理上總結和創新了“四個一”小麥豐產栽培技術,即“一壯一控一噴一促”,并在全市推廣。這4塊“自建田”確定的產量目標是畝產小麥680公斤以上、玉米920公斤以上。今夏經過實打“自建田”小麥畝產都在700公斤以上。
抓好“聯建田”,探索科政聯合樣板。市農科院積極與禹城市農業農村局、翟家鎮人民政府、張華鎮人民政府對接,采取“地方政府+農業科研機構+新型經營主體”的模式,每處建設科政“聯建田”1000畝。市農科院根據示范方的小麥長勢情況,提出管理措施,鎮黨委政府抓落實。借助科政聯合模式,今年翟家鎮“聯建田”創造了小麥畝產全市最高紀錄。
另外,由市農科院一名副院長帶隊,組織本院小麥、玉米、植保、土肥等領域的11名專家參與到市農業農村局的技術指導組中,做好科技服務,在各縣打造“指導田”作為高產創建的樣板。所有派出的科技專家每人打造二至三處“指導田”,指導農民實現“噸半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