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孫良玉)本報4月8日以《德州開始監測PM2.5》為題,報道了我市將分析空氣顆粒物污染的具體來源,進行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為此,不少讀者致電本報新聞熱線2220000咨詢PM2.5的相關問題。4月10日,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預計今年5月底或6月初,德州將正式啟動PM2.5監測,7月初,將由省環保廳統一公布PM2.5濃度。
◎天空灰蒙蒙 PM2.5是元兇
據市環境監測站大氣監測科工作人員介紹,PM是顆粒物的英文縮寫,2.5是指顆粒物的直徑為2.5微米。PM2.5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主要來源是人類活動排放,如煤炭燃燒、垃圾焚燒、廚房煙氣、道路揚塵、工業粉塵、汽車尾氣等。
我市目前正在進行可吸入顆粒物(又稱為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空氣指標的監測,全市6處監測站已確定將加裝PM2.5濃度監測設備,預計5月底或6月初投入使用。市區的6個PM2.5監測站分別位于監理站、兒童樂園、黑馬集團、市環境監測站、華宇學院和雙一集團,監測站分布均勻,能客觀反映出我市空氣質量。首次監測結果將于7月初,由省環保廳統一向社會公布。
◎PM2.5有多大危害
有關PM2.5對人體產生的危害,記者咨詢了市中醫院內科醫生肖輝。據其介紹,人體呼吸道有“三道防線”,分別是鼻毛、氣管內纖毛組織,以及肺部的防御機制。通常,直徑較大的空氣顆粒最多進入氣管支氣管,刺激分泌液大量增加形成痰液排出體外。但PM2.5由于體積微小,能夠直接進入肺泡并被巨噬細胞吞噬,永遠停留在肺泡里,導致肺部病變。老人、小孩、心肺疾病患者以及體質較差的人,都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專家提示,防范PM2.5對健康的傷害,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平時要多喝水、不吸煙、遠離二手煙。大霧、大風天氣,少開窗,老人、小孩、晨練者以及心肺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最好不要外出,正常人群也要減少體育運動和負重的戶外活動。大霧、大風天氣如果需要長時間待在戶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室內一定要及時洗臉、洗手、漱口,清洗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