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相國?張楠?孫君)“嵌線布與口袋位對齊,并沿嵌線寬度車縫四周縫線,再剪開口……”4月17日,陵縣富宏信宇服飾公司第三工段長曹金秀正在給工人講解加工技巧。
????曹金秀5年前來此工作時,還是一個什么也不知道的“生手”,經過3個月的培訓,她走上了工作崗位。經過幾年的努力,她不僅每月收入達到2500多元,還被提升為工段長。在富宏公司,像曹金秀這樣經過培訓成為技術骨干的工人占80%,已有21人成為中層管理人員。
????只要有技術,走到哪里都能“吃得開”。目前,該縣農民逐漸通過學技術、學本領,或是成為了企業的技術骨干,或是自己搞經營致富。“部分農民喜歡扎堆就業、扎堆培訓,哪個企業‘熱’,哪個技術‘火’就往哪里扎,造成了人員浪費,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及時引導。?”該縣人社局副局長李玉會說。該縣積極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創業,不斷創新培訓方式,引導農民工根據自身情況和企業用工情況,選擇培訓項目,以此增強農民工就業能力。此外,該縣人社局、婦聯等部門聯合縣職業中專、社會職業培訓學校、企業等開展了城鄉農民工轉移培訓、試用期培訓、職工教育培訓等,積極提高農民職業技能,該縣每年都有8000多人參加職業技術培訓,有效地增強了他們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力。
????如今,全縣共有2.3萬名農民參加了各類職業技能培訓。隨著職業技能不斷提高,他們不但工作越來越好找,年收入也由原來的幾千元上升到現在的數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