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給市級放權,市級給縣級放權,縣級給鄉鎮放權,經過逐級放權,辦事效率大幅提高,政務服務環境進一步優化,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激情洋溢、活力迸發。這就是遼寧三市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全力突破的“放”字文章。
鐵嶺市經過大力削減,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由1375項壓縮為51項,涉及37個部門的151項審批和收費項目全部下放到縣市區,7個縣市區下放到鄉鎮的涉農、便民事項達240多項;市、縣兩級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平均辦事時限從以前的60天、30天、15天,分別縮短為7天、5天、1天。阜新市下發了 《關于擴大縣域經濟管理權限促進縣市經濟發展的決定》,對阜蒙、彰武兩縣首批就下放29項經濟管理權限和行政審批項目。朝陽市制定了《關于推進縣域崛起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對縣域簡政放權、財政支持、貸款支持等政策和為縣域服務的措施。
通過一輪輪的“松綁”、放權、讓路,遼寧三市縣域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增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開原市之所以能夠從省級貧困縣一躍成為全國百強縣,與該縣享有充分的管理權限是分不開的。 “開原工業區是鐵嶺市級工業區,正縣級建制,充分擁有政策制定權、行政審批權,實行一門代辦受理、一次會議審批、一個公章生效的‘三個一’工作機制。 ”開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海燕介紹說。
阜新市縣域經濟辦公室主任何海波告訴記者,只要不是明令的程序和環節,一律進行簡化;該放的權力主動下放,該降的門檻堅決降低。目的就是讓各縣市區、各個工業園有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權限,放開手腳干工作。也只有真正做到“放”,才有可能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釋放蘊藏在干部群眾中的強大創造力,變不可能為可能,實現跨越發展。
縣域經濟有其獨特的發展定位、內涵和規律,相對來說,對政務服務環境建設的依賴性更強,被稱之為“環境經濟”。所以,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就要打造優良的投資服務環境,就需要大做“減”和“放”的文章。
但“放”何嘗容易!鐵嶺市委常委杜俊杰介紹說,一些部門和干部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著本能的抵觸,認為損害了部門利益,影響了部門權威,總能找出各種理由、翻出各種文件,強調部門權力、行政審批事項的重要性。對這種現象,他們堅決說“不”,只要不是國家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一律下放、堅決清理。
當然,“‘放’不是一放了之、放任自流、只放不管,我們辯證地處理‘放’和‘管’的關系,該放的一定放下去,該管的一定要管好。 ”朝陽市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縣域經濟也是一種責任經濟、壓力經濟,干部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很多時候,執法部門在處理具體事務時有自由裁量權,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執法至關重要,對那些惡意執法、刁難企業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處,絕不姑息。”阜新市紀委監察局行政效能監察室主任榮野介紹。
正因為敢于放權、讓權、糾風治亂,遼寧三市縣域經濟發展環境越來越好,使他們在沒有區位、交通優勢的條件下,引來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 “山東魯花集團當初來阜新投資時,十分猶豫,是我們的高效服務打動了他們。我們開通大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僅用一個上午就把企業開工所需的各種證照全部辦理完畢,目前該項目已經投產運營,年銷售額達到20多億元。”阜新市行政服務大廳業務科長付中禹說。
客觀地說,我市發展縣域經濟擁有的交通、區位、資源、人才、技術各方面條件并不比遼寧三市差,有些方面優勢明顯。為什么有的縣市財稅指標增長緩慢,甚至出現倒退,其根源在思想上、體制上。尤其是一些部門“官本位”思想、“衙門”習氣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影響了發展大局。
所以,各級各部門要嚴格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上作出的部署,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斬斷部門利益最大化的關系鏈,把能放的政策放到位、能降的門檻降到底,真正讓縣市區、各工業園區放手一搏、大干快上。紀檢監察部門要當好“鐵面判官”,對破壞發展環境的害群之馬不留情、不手軟。只要我們有信心和決心,敢于決策,大膽放開,狠抓落實,德州縣域經濟的騰飛指日可待。
□本報記者 楊德林 孫玉海 本報通訊員 潘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