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公司的機遇
記者從市金融辦了解到,每年,市金融辦都會對全市12家小貸公司進行兩次檢查,按照《山東省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和要求,重點監管小額貸款公司可能存在的的三條“高壓線”(非法集資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使用非法手段催款、發放高利貸),確保全市各小貸公司合規經營,管理有序。
在秦先波看來,小貸公司的客戶與銀行客戶相比,實力、信譽都要弱,但目前他的公司并沒有出現不良的借貸記錄。他覺得,這和德州的金融環境不斷優化不無關系。今年年初,陳先運市長在全市金融會議上關于優化金融環境的講話讓他很振奮,他認為德州金融市場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機遇。
今年4月,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全省縣域金融業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提出2015年年底村鎮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力爭達到400家等目標。 《意見》的出臺,堅定了秦先波的信心,他覺得一個正面的信號正在釋放——促進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進一步放開,小貸公司的發展得到了提速的空間。破解融資難題,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采訪期間記者注意到,中央政府在溫州市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消息已經在業界傳得沸沸揚揚,各小貸公司的負責人幾乎都對政府的這個決定拍手稱快。平原縣恒新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劉學軍覺得,溫州金融改革的最大突破,在于有利于打破銀行壟斷。 “支持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機構,不僅拓寬了民間資本投資渠道,而且能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回歸實業,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更為寬闊的融資渠道。 ”
“去年,全市首家村鎮銀行在臨邑開業,它的象征意義要大于實際意義,這是一種進步,因為農村金融還是個‘死角’。作為扶持‘三農’企業為己任的小貸公司應該通過政策的傾斜承擔起這部分責任。 ”杜寶成說。
□本報記者 王恩慧 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