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漲,不確定因素增多,規模化養殖賺錢也挺難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成本費用上漲,加之養豬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即便是規模化養殖,在如今肉價不斷下跌的形勢下,想賺錢也并不容易。
德城區黃河涯鎮焦莊村天壯養豬場是一家中型養豬場,技術負責人曾晨英給記者畫了一幅養豬場養殖流程圖,并算了一筆養豬成本賬。
養豬成本主要包括飼料、工人工資、疫苗獸藥、養殖設備折舊、雜費等方面。“目前,飼料價格上漲、人工工資上漲、疫苗獸藥價格上漲,豬肉價格就是漲不上去,這樣一來,養豬不可能賺錢。”曾晨英無奈地說,她也在其他地方的豬場負責過養殖工作,情況基本上大同小異。“母豬從空懷到懷孕,再到后期和哺乳期,最后到下床,如此循環。小豬先到保育舍,再到仔豬,到最后出售。”曾晨英拿著養殖流程圖分析說,養豬技術員的工資一年將近五六萬元,普通工人的工資也不斷上漲,現在養豬場有14個工人,每年的工資也要三四萬元。現在,恰逢雨季,天氣潮濕,豬就很容易得病,如果控制不好疫情,豬就會病死。“俗話說,‘腰纏萬貫帶毛的不算’,說的就是養豬的風險非常大。現在,只要保證豬少得病,就少花錢買獸藥。按照以往的比例來說,疫苗獸藥等成本分攤到每頭豬身上,大約是50元,這是一條分界線,多的話能花到70元至100元。如果要節約這部分成本,就要讓豬多吃好飼料,增強抵抗力。”曾晨英拿著一個簡易的小賬本邊算邊說。如果豬肉價格發生變化,每公斤價格降低一些,賠錢是有數的,如果遇到大疫情,養豬場的損失是毀滅性的。“比方說,開口料是每斤5.1元、保育料是每斤4.95元、仔豬料是每斤2.64元,這些成本讓規模養殖戶也難以承受。”曾晨英以豬飼料舉例來說,豬飼料根據養豬流程不同,主要分為母豬料、開口料、保育料、仔豬料、大豬料等。現在,玉米價格和豆餅價格、豆粕價格、肥豬料價格都在上漲,全國平均豬糧比價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養殖戶想掙錢也不容易。
市場低迷,養殖戶開始縮減規模
據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對全省25個集貿市場價格定點監測,第32周(8月6日至8月12日),我省玉米價格為2.40元/公斤,環比增長0.42%,同比下降0.41%;豆粕4.13元/公斤,環比增長1.98%,同比增長24.40%;肥豬配合飼料價格為2.99元/公斤,環比增長0.34%,同比增長7.17%。
據業內人士分析,截至7月底,國內豆粕平均價格為4188元/噸,與本輪上漲初期(6月初)相比上漲952元/噸,漲幅達到26.2%。大部分生豬養殖企業或養殖戶在這輪豆粕價格上漲前就已陷入不同程度虧損,近期生豬價格微弱反彈也無法起到扭虧的作用。養殖戶在加大生豬出欄力度,且補欄積極性較弱,生豬存欄量處于高位的狀態恐怕不能持續,因此后期飼料需求不容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