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聯動,助力企業發展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單純依靠金融機構遠遠不夠,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要多方聯動,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金融專業經濟師、德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士全認為,化解信貸風險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是防止聯保風險的放大傳遞。劉士全說,我市可以借鑒大連、四川等地的經驗,由政府拿出一部分錢,設立引導基金、過橋基金、擔保基金等,作為貸款擔保,再由銀行對符合現代產業發展方向的中小企業進行專項放貸,進而放大融資能力。 “這些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短期應急,萬一銀行抽貸、壓貸,可以讓企業作為過橋資金,返還銀行貸款,然后續貸。政府從‘旁觀者’變為‘中間人’,其中也有把關的過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的扶持。 ”
除了拿出專項支持資金外,出臺扶持政策也必不可少。在剛剛結束的全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市明確提出要“加強民營經濟政策落實、強化民營經濟服務體系建設、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升民營經濟工作保障能力”,在市場準入、財稅優惠、用地用工等方面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各銀行也需要轉變思路,根據民營企業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和業務創新,為企業量身定做融資產品。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更要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做強主業、做精產品、做大規模。“推動企業上市,向資本市場掘金,才是得到更多融資機會、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根本。 ”劉士全說。
□本報記者王志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