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明凱攝影高家輝
當王蔚翔把耳朵貼在聽音桿上,他的內心世界會瞬間安靜下來,然后專注尋找來自地下供水管道發出的“呲呲”聲。王蔚翔是德州天潤公用水務有限公司的一名測漏工,他借助儀器傾聽地下水管隱藏的漏水點,用耳朵為城市供水管網“號脈”,用真心守護著城市供水管網的安全。
11月3日,秋末初冬的晚上寒意漸重,王蔚翔和同事李志利依然奔走在大街小巷,對供水管道進行檢測。由于白天環境嘈雜,夜間是最理想的檢測狀態,王蔚翔和同事們經常夜間開展巡查。當下天氣轉涼,是供水管網最容易出現漏點的季節,王蔚翔會增加巡檢頻次,檢查至凌晨一兩點也是常有的事。
打開閥門井,放上聽音桿,仔細尋找辨別……這樣的動作王蔚翔每天要重復上百次,一天大概要走五六公里路。他的耳朵特別靈敏,對供水管道發出的“呲呲”聲尤為敏感,這意味著管道可能出現了漏點。
“我干這個工作已經11年了,需要特別細心,要在眾多聲音中抽絲剝繭地去尋找。這是一個需要良心的工作,其實即便是我們偷懶也沒人知道,但是我和同事們決不能那樣做。這也是一個需要責任心的工作,我們能盡早發現漏點,就能避免水資源浪費,更能保障市民的正常用水。”王蔚翔說。
除了日常巡檢,將潛在的隱患和出現的漏點及時上報外,王蔚翔還會隨時奔赴供水管網泄漏現場,幫助搶修人員尋找準確漏點。就在11月1日,有供水抄表員反映,金騰豪庭小區水表數據異常,但是并沒有發現明顯漏點。王蔚然和同事們趕到現場,通過反復檢測,最終在小區6號樓2單元門前找到了漏點,為搶修人員作業提供了準確信息。
“如果漏點較小,我們可能聽到的是‘呲呲’聲,如果漏點較大,則聽到的是‘轟轟’聲,距離漏點越近,聽到的聲音越大。”王蔚然說,“這是一個技術活,需要長年累月地積累經驗,并不是每次都可以迅速聽出漏點,碰到復雜情況需要反復探測十幾次,并結合供水管口徑大小、材質、走向、深度等因素來綜合判斷。”
德州天潤公用水務有限公司有4名測漏工,他們肩負著中心城區所有供水管網測漏工作。供水管道鋪設到哪里,他們就用腳步丈量到哪里,用耳朵傾聽到哪里。全年無休,24小時隨時待命,他們沒有怨言,他們肩負責任。在王蔚翔和同事們看來,供水涉及千家萬戶,能讓市民的供水得到保障,這份工作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