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11月1日,德州市檔案館收到3位捐贈者的多件珍貴檔案,包括圖書、證件和回憶錄等。
市民于光輝、于光華、于光霞三姐妹整理了父親于滋如一生珍藏的圖書、報刊、日記,為讓父親的這些“寶貝”繼續發揮作用,便向市檔案館捐贈了老人珍藏的《艱苦奮戰的冀魯邊》《德州文史》《魯北烽火》等極具收藏價值的54件圖書和資料,市檔案館為其頒發了收藏證書。
“當時是1995年的4月,這個代表大會是地改市以后的第一次人代會,全市代表大概有四五百人,我這個代表證是第0001號。”德州學院原副院長劉昭斌向工作人員講述著他的代表證,這本代表證見證著地改市后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也真實記錄了這段歷史。
當日下午,今年91歲的艾移山老人將他所寫的革命回憶錄《活躍在戰爭年代的渤海軍區二分區宣傳隊》捐贈給德州市檔案館。據艾移山介紹,他出生于1930年7月,1945年入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生從事文藝工作。老人至今清楚的記得當兵入伍的日子以及和戰友戰斗、演出的點滴。“我能有今天,都是共產黨給的,共產黨給了我好的生活,我非常知足。”捐贈現場艾移山感慨道。
今年以來,市檔案館加大征集力度,面向社會征集德州革命紅色檔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先后征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立功獎狀、背包、水壺等三千余件藏品。市檔案館將妥善保管這些珍貴檔案,確保珍貴史料完整傳承,更好地為德州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作用。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祜昊 通訊員 苗鑫 邱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