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把“鄉村著名行動”列入“一把手”營商環境項目全力推進——
6250條“無名路”有名了
□本報記者 李莉 本報通訊員 張莉莉
9月10日,走進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工作人員正在統計鄉村地名建設進展情況:武城縣、夏津縣、天衢新區已完成本年度道路命名、設標任務;樂陵市、德城區提前完成道路命名、設標三年規劃任務……
截至目前,全市6250條“無名路”完成命名。
科學命名,數字化服務更便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四好農村路”“村村通”工程讓農村出行環境越來越好,但許多新建道路成為“無名路”,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為此,今年我市把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列入全市“一把手”營商環境項目,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借勢聚力積極推動。充分發揮德州7859名村級民政協理員“鐵腳板”作用,對照電子地圖上的白色“無名路”,逐村逐路清查,現場核實。通過摸排,將無名路逐一登記、匯編成冊。倒排工期,限時命名。同時,將道路信息全部錄入國家地名信息管理平臺,納入百度、高德地圖系統,實現地名信息資源共享。
今年3月,德州交投公交集團在無名路命名的基礎上,優化調整了127路公交車的運營線路,新增13個公交站點。
品牌譽名,培育產業助振興
8月14日,寧津縣保店鎮西孫村村民姜東剛查看完自家梨園鴨梨成熟情況后,撥通河北客商劉連玉的電話,約定上門取貨時間。
姜東剛介紹,以前,通往果園的路坑坑洼洼,不方便運輸,鴨梨銷售困難。如今政府把路修到了果園,客商通過導航就能直達,運輸難題迎刃而解。今年鴨梨還未成熟,就已經預訂出去了很多,村民們也都因此受益。
我市在道路命名過程中,邀請市、縣地名專家庫成員,按照《地名管理條例》命名更名原則,確保道路命名既通俗易懂接地氣,又符合地方特色。“保店的鴨梨小有名氣,附近一條道路就命名為‘梨園路’,外地游客或客商前來,一查導航就能找到目的地。不僅提升了保店鴨梨的知名度,還有助于實現農民增收和產業振興。”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蔡鋮介紹。
樂陵市將棗林區千年古樹附近主干道路命名為“棗王路”,平原縣將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所在主干道命名為“食谷路”;慶云縣以鄉村地名宣傳推廣農產品,培育出嚴務黃邱草編、中丁“馬周村落”芝麻制品等特色農產品。
文化賦名,留住記憶慰鄉愁
街巷地名是文化連續性的重要載體,能夠維系城市文脈。我市地名及道路命名過程中,有重點地恢復了一批具有傳承城市文脈意義的老地名,并在城市建設時盡量保留老地名。
“先有北廠街,再有德州城。小區的許多老人都知道北廠的光輝歷史。”今年56歲的北廠社區東北街村黨支部書記鄭月文介紹,據記載,北廠這一地名可追溯到金朝天會七年(1129年),因運河漕倉得名。2009年建社區時,因多種原因,舍棄了“北廠”這一賡續千年的歷史地名。
為了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去年5月,該社區通過法定程序正式更名為北廠社區,成為全市首個通過官方備案改回老地名的社區。“北廠的名字找回來了,大家都為尋回‘鄉愁’而高興。”鄭月文說。
“小地名承載大民生。我市高度重視,要通過科學規范的地名管理、完備詳實的地名服務、繁榮活躍的地名文化,不斷提升地名公共服務能力,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吉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