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去年八月以來,全市新增端口四萬余個——
充電設施擴容 市民滿電出行
居民感受到智能充電車棚的便利。記者劉振興 攝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王秀青
1月31日,走進天衢新區龍溪香岸小區,寬敞的車棚、安裝整齊的充電頭……一個個嶄新的電動自行車停車棚引人注目。“家里有3輛電動自行車,地下室放不開,以前經常停在樓道里,拉線充電既麻煩又不安全,還妨礙進出。如今有了新車棚,難題迎刃而解。”16號樓前的充電車棚投用2個多月了,居民李海榮表示很受益。
龍溪香岸小區2015年建成,共有居民4696戶、1.6萬余人,建設之初未設充電車棚,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增加,充電難題凸顯,居民要求建設充電車棚的呼聲越來越高。“按照區建設管理部要求,我們聯合社區工作人員、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反復摸排,多次溝通。目前,累計建成充電車棚43個、增設充電頭2600個。棚內每隔12米配備一組滅火器,提高安全性。”龍溪香岸小區物業經理靳琨介紹,車主可通過微信掃碼支付電費,充一次電花費1元多。
2024年,我市實施“滿電回家”等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建設行動。9月,天衢新區建設管理部聯合鎮街和社區,攜手物業公司,針對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積極安裝智能充電樁。此前,采用“物業公司初步摸排+屬地補充排查+第三方現場踏勘”的方式,對全區83個物管小區的電動自行車充停情況進行摸底,在小區各樓棟之間尋找合適位置建設集中充電設施。天衢新區建設管理部物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左愛東介紹,去年,全區新增改擴建充電設施836處,充電端口累計達44020個。
“非機動車規范化管理是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必考題。”市住建局物業管理科科長陳新林介紹,為了解決充電難停車難等問題,對于既有住宅小區,我市組織開展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調查摸底統計,明確任務數量,由各縣市區政府牽頭,組織鄉鎮(街道)制定“一小區一對策”,持續推動小區內空間的有效利用;對于既有住宅小區外區域,印發行動方案,明確由住建部門牽頭,11個部門參與,在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辦公場所全面推進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設施建設,明確任務分工、時間節點,同步納入市政府重點督辦事項。自去年8月以來,全市共新增充電設施5205套、端口4.5萬余個,充電端口累計近20萬個。其中,既有住宅小區內新增充電設施3959套、新增端口3.74萬余個,小區內充電端口累計達到19.23萬個。小區外集中停放場所新增充電設施1246套、新增端口799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