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街上,背景的基督教堂依稀可見,崇真小學就建在里面。
1936年3月12日,學生在男部禮堂前排隊去植樹。
美麗的中學校園
博文中學,是德州最早的中學。
1916年5月,由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建設的“三育村”投入使用,位置在德州城外東南方向,占地300畝,同年秋,武城龐莊男女兩校遷入三育村,男校定名為博文中學,女校定名為衛氏女子中學,1926年,經當時教育部備案,男女兩校合并,叫做博衛中學,不久后改為博文中學,由美國牧師梅克仁任校長,經費來自美國總會。
男校定名為博文中學,是為紀念傳教士博恒理而命名,剛剛遷來德州的時候,學校規模并不大,男校三個班,學生90多人。博文中學在當年三育村的最東邊,是一個獨立的大院子,占據了整個三育村的近三分之一。
男校建筑很有意思,校園里三座主要的樓房,均是東西窄,南北長。進入校園后,迎面就是主樓,這是一座三層樓房(包括半地下室),走上高高的臺階,門口左右各有一間房子,東邊是校長辦公室,西邊是教員休息室;進入正門后就是大禮堂,是舉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和各種大會的地方。再上樓就是學生課堂了,有9間教室。半地下室很大,分為四個部分:西南角是實驗室,西北角是圖書館,東南角是行政辦公室,東北角是廚房。樓房的后面是兩層的學生宿舍樓,分東樓和西樓,在西樓上還住有一些單身教師;東樓后建有三排平房,是勤雜人員的宿舍兼做倉庫。再往后有一排平房,有淋浴室、盥洗室、廁所等。隨著學生的增多,后來又在靠東墻根的地方建設了三排兵營式的學生宿舍。1930年,在主樓前左側修建了一座圖書館,將半地下室里的圖書搬進了新家。學校的最后面是體育場。
博文中學的校園非常漂亮,校園路兩旁,種植著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紅荊;空地上是五顏六色的花圃,散發出淡淡清香;校園東南角是一片果林,春暖花開的時候,杏花、桃花盛開,蜂蝶飛舞,盛夏傍晚,人們坐在樹蔭下靜靜看書,微風吹過,葉子沙沙。
女校定名為衛氏女子中學,是為紀念開辦在龐莊的培貞閣校長衛曙光而命名。最初遷來的時候有兩個班,30多人,位于洋房的西側,面積與洋房區域相仿。衛氏女中內部建筑格局與博文中學基本相同,但門口多了傳達室、會議室,一般人是不能進入校內的,女生也不能隨便外出。面對女中大門的主樓也是三層,但造型非常新穎,類似展翅飛翔的燕子,因此得名燕翅樓。學校曾經發生過夜里外面的人爬進院子里耍流氓的事件,為此,女生宿舍都搬上了二樓,晚上樓梯口要用木板蓋上。
1926年,男女兩校合并,更名為博文中學后,學校更加規范,美國基督教公理會特別撥付基金16萬元,每年可收息1.2萬元,用于教學。所有開設課程,都按照教育部頒發的標準課程實施,不過對英文學習要求非常嚴格。據1928年1月19日出版的《基督教公理會聯會月刊》記載:1926年博文中學有學生170多名,三分之二來自非基督教家庭,這些學生也都是非基督教徒。學校在每周二、周四設有宗教晨會和非宗教晨會,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每星期天,設有宗教禮拜和非宗教研究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