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第三場新聞發布會,市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4部門的負責人走進新聞發布廳,權威發布我市“推進鄉村振興率先突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情況。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連臣圍繞推進合村并居介紹有關情況。
德州是農業大市。近年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積極創新實踐,不斷探索和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形式,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確權穩基礎,把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作為夯實“三權”分置政策的重要基礎,讓農民群眾吃下“定心丸”。目前,全市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結束,100余萬農戶拿到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活權促流轉,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土地規范流轉的重要抓手,促進了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全市登記注冊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2萬余家,培育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388個、示范家庭農場134個。慶云縣、齊河縣先后入選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378.4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的46.5%,流轉方式有轉包、出租、轉讓、入股等形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承包地面積達208.5萬畝,占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的55.1%。縣、鄉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完善土地承包糾紛調處體系,健全了土地流轉申報、登記、鑒證、調解、仲裁以及日常監管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同時,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托管”“土地流轉+托管”等模式。目前,全市成立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1158個,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2040個,其中省級示范服務組織16個。
用權釋效應,把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作為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的重要載體,釋放了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效應。目前,全市累計辦理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33億元,辦理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3877萬元,促進了金融資本進農業進農村。武城縣搭建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在全國首創“一證一書一網一池”盤活承包土地經營權,促進了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省政府《決策參考》刊發了武城縣的實踐和做法,副省長于國安作出批示。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楊鳴宇 孫耕
編輯|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