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9:00,德州“噸半糧”示范區創建工作首季“開門紅”記者見面會在臨邑縣德平鎮富民農場召開。
德州去年遭受了幾十年不遇的嚴重秋汛,小麥播期較常年推遲15-20天,個別地塊甚至推遲1個月以上。針對這種狀況,我市制定了針對性技術措施,精準施策,各項措施環環緊扣,最大限度的克服了不利狀況,實現了“噸半糧”示范區創建工作首季“開門紅”。
一、環環緊扣分類抓好麥田管理。一是針對去年“三秋”生產特殊天氣,我們及時組織召開全市秋收秋種專家咨詢會,邀請國家和省里的知名專家詢計問策,形成了以“四補一促”為重點的秋收秋種技術意見(“四補”就是選用良種,以種補晚;提高質量,以好補晚;增加播量,以密補晚;增施肥料,以肥補晚;“一促”就是科學管理,促壯苗多成穗),并且在全省率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開發布并解讀了這個技術意見。通過落實關鍵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不利天氣影響,實現了小麥播種面積不減少、播種質量不降低,確保了“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二是提早謀劃抓好春季麥田管理。及早制定了《2022年德州市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指導農戶開展精細化管理,以“促弱轉壯,保蘗成穗,構建合理群體”為主攻方向,堅持一個“早”字,早發動、早下地、早管理,鎮壓劃鋤,促苗早發;抓好一個“促”字,肥水早施,促苗情轉化;強化一個“防”字,抓好重大病蟲草害防治。三是全力抓好小麥中后期管理。針對性制定了《2022年德州市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堅持因地因苗分類施策原則,重點抓好不同類型麥田的肥水管理,落實好病蟲害防控和防災減災各項關鍵技術措施,努力奪取豐收。
二持續做好科技服務。適時啟動了全市千名干部專家科技壯苗行動,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針對弱苗地塊建立了“三人四包”小麥“促弱轉壯”工作機制,落實落地促弱轉壯關鍵措施,加之天氣條件總體有利,春季苗情轉化比較理想,明顯好于冬前、好于預期。全市小麥播種814.8萬畝,一二類苗727.6萬畝,占比89.3%,比冬前增加26.7個百分點,好于全省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
三全力做好防災減災。一方面加強病蟲草害防治,指導農戶對癥下藥,做好莖基腐病、紋枯病、根腐病、條銹病、赤霉病等病害防治及麥蚜、麥蜘蛛等蟲害和草害防治。認真貫徹落實各級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等惠農政策,開展規模化、專業化統防統治,實現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全市814.8萬畝小麥普防2-3遍,促進了苗情轉化升級,將小麥病蟲害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效果十分明顯,二是做好春季低溫冷害和后期干熱風的預防,提前發布應對寒潮天氣小麥管理技術意見、做好干熱風天氣防御技術要點,指導農戶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鄧靜 編輯|苗欣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