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印花布,是江南民間的一個文化符號。其素雅高潔如蘭花,清冷婉約如宋詞。
電視劇《似水年華》里,服裝設計師英小姐一爬上曬布場,被烏鎮藍印花布的氣勢給鎮住:一架架從云天泄下的藍底白花、白底藍花窄幅布,如經幡飄舞,她左穿右梭,是驚喜,是陶醉,是仰慕……那場景,仿佛看到了藍印花布的前世今生。
藍印花布是天之藍,卻帶著地氣。撫摸藍印花布的紋脈,就能號到植物的氣脈。因它的坯布來自一團棉花,染料又是草,“凡藍五種,皆可為靛”,這草們從地里破土抽芽,名字里都有一個藍天的藍——蓼藍、菘藍、木藍、馬藍、莧藍。所以,藍印花布是染天色,接地氣。藍草的根現稱板藍根。《詩經》里:“終朝采藍,不盈一襜。”其采的就是藍草。荀子曾有“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感慨,可見,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藍染。
藍印花布是塊“祖母布”。它是祖母、外祖母、曾祖母、太祖母們的“老布衣裳”,她們的被褥、帳幔、臺布、包袱都是青藍的底子,撒上一把白色古錢,或開滿梅枝,或落滿喜鵲,或榴開百子……那時,花擔匠挑著擔子上門印花,姑娘出嫁,要帶上母親用靛藍布條做的飯單,和有鳳戲牡丹、龍鳳呈祥圖案的藍印花布壓箱去夫家,甚至有紡車、織機陪嫁。
藍印花布興盛唐宋,可它不是唐絲宋錦,它比絲綢粗獷,沒有絲綢嬌貴。藍印花布的美,就在于它灰染夾染,扎染蠟染,肌理裂紋,有粗有細,似斷非斷,是一種非人工的自然冰紋;在于它花色藍得內斂,白得明快,藍白絕配,簡約雅致,猶如一尊青花瓷,讓幾多桃紅柳綠頓時失色。
藍印花布俗稱“老藍花布”,可它容顏不老。民謠里唱:“我有一棵草,染得藍如寶,穿得花花爛,顏色依然好。”藍印花布還真是越舊越美,越洗越雅。去麻石街采風,有女子一襲似裙似袍的藍印花布,原生態的土布,添了現代元素提花,女子撐一柄油紙傘,裊裊婷婷,踩著石板緩行,身后一弄窄長胡同,整個人與古街滄桑的背景,渾然天成。一問,她是舊布翻新,翻的是學生時代的一條床單。原來,老布新穿,可以如此文雅。要知,線條硬朗的女人,一遇上這塊老藍花布,人就柔潤了。如風風火火的鄰家女孩,只要穿上那條藍花朵朵的裙子,人就平添了幾許溫婉。
藍印花布并未老去。中式茶樓里,一條條楠竹茶席,以藍印花布嵌塊鑲邊,杯墊也用其滾邊,端茶續水的姑娘,也是藍底白花的衣衫頭飾,一派古樸幽雅,煥發出中國民間的容光。置身其中,你茶還未品,就已感受到茶道文化的悠遠綿長……
藍印花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幅蓼藍染色的《清明上河圖》掛軸,會讓所有對藍印花布漠然的人,為之震撼,剎那明白:藍印花布還能如此厚重,恢宏。
試想,從一朵棉花,到一丈坯布;從一株藍草,到一缸靛藍;從一個紋樣,到一塊花版;從刷漿、揭版、漿布,到染色、刮白、漂洗、晾曬……一匹藍印花布的完成,又蘊藏著多少手藝人的日常?□劉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