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婧婉 通訊員 吳玉娜
李艷菊是區農林局一名普通的農業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她熱愛農業技術推廣事業,在她看來,能把所掌握的知識真正運用到生產第一線,為群眾糧食增產增收保駕護航,這是基層農業工作者最大的榮耀?!按悍N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農技人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近年來,區農林局承擔了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建設項目、現代農業糧食產業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標準糧田建設項目、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項目等國家、省下達的20余個農業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使得全區累計增產糧食9548萬公斤,增加產值15322萬元,新增農民純收入7031萬元,推動了全區農業生產的發展。然而農業工作是辛苦的,作為農技人員,李艷菊常常頭頂烈日,腳踩泥土,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進村入戶做宣傳,深入群眾抓培訓,不是在田間地頭作指導,就是在村莊院落搞規劃,她的身影就像跳動的音符一樣活躍在鄉村的溝溝洼洼、角角落落。在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區,播種、施肥、治理,從種到收嚴格把關。夏天去棉花地查棉鈴蟲卵,額頭上的汗水流到眼里什么也看不見,就是用手背擦擦,接著查,蚊蟲叮咬那是常事;秋天到玉米田里調查玉米蚜蟲情況時,胳膊和臉上讓玉米葉子劃的一道道血口子,讓汗水一灑疼得直冒冷汗,但她毫無怨言。
去年冬天,李艷菊跟同事們一如既往奔波于田間調查小麥苗情,剛下過雪的田地讓他們步履艱難,鞋和褲子早已沾滿泥漿,但為了取得第一手數據,他們根本顧不得許多,認真地投入到調查工作當中,手凍了就用嘴哈口氣,腳冷了就用力去跺跺。這些看似零零散散的小活,卻關系到每家每戶的糧食產量,都是大事,必須做到扎實有效。李艷菊跟同事們跑遍了全區各個村的田間地頭,培訓了無數農民,讓他們從開始的不認可逐漸轉變為對科學知識的信任與渴求。
4月1日早晨,李艷菊接到糜鎮一位農民打來的電話,一位老大娘帶著哭腔在電話那頭哭訴:“李股長,你快來看看我家小麥吧,都黃了,這可怎么辦啊,今年又白忙活了! ”李艷菊一聽趕緊詢問了她大概情況,立馬開車到了她家地里面,老大娘用顫抖的雙手握著李艷菊的手說:“前幾天看著還好好的,這不給俺閨女看了幾天孩子再回來就這樣了。 ”經過認真查看,李艷菊發現正處于拔節期的小麥呈淡黃色,在近地表的葉鞘上產生淡黃色小斑點,而且葉子老化不抽新葉,可以診斷為紋枯病,值得欣慰的是該病害還處于發病初期,現在防治還來得及。李艷菊把防治紋枯病的措施和老大娘溝通后,老大娘激動地直說謝謝,看到老大娘一展愁容,李艷菊感到由衷的高興。
看著農民朋友們將先進的種植技術、科學的種植方法運用到生產實踐中,收獲著累累碩果,李艷菊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拔沂且幻麖霓r村走出來的孩子,在我的內心,始終深愛著養育我的家鄉,深愛著家鄉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株禾苗,期盼著家鄉能夠風調雨順,糧食的持續增產和鄉親們的持續增收,是我對三農服務的熱情,是對父老鄉親們的親情,是對農耕文化的鐘情。 ”李艷菊說。
作為一名農技人員李艷菊問心無愧,但是作為一名母親,她覺得對不起她的女兒。在區農林局工作這些年來,李艷菊每天都開車奔波于德州市和陵城區之間,經常深入農村搞培訓,根本無暇顧得上女兒。記得女兒剛去幼兒園時,幼兒園病毒感染源比較多,去了才不到一周就發高燒,反反復復高燒不退,這樣持續了一周,正趕上當時我區舉辦200多人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李艷菊擔任班主任,為了讓農民們學到最先進的種植技術,真正運用到生產實踐中,李艷菊義無反顧選擇了繼續班主任的職責?!暗浆F在我還記得女兒在電話里面用稚嫩的聲音問我,媽媽你什么時候回來呀?我覺得我真是一個不稱職的母親。 ”李艷菊說,“但我不后悔,今后我依然會嚴格要求自己,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大技術推廣宣傳,開展農作物新品種的試驗示范,把高品質、高產量的品種和最新的科學技術推廣到農業基層去,為我區農業轉型跨越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