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生于1937年,高小文化,在那個年代的農村算是高學歷了。
高小畢業后,父親曾當過一段時間的教師。但那時靠掙工分生活,父親在外教書,家里只能靠母親干農活。母親身材單薄,又是小腳,干起活來很吃力,掙不了多少工分,分到的糧食壓根兒不夠我們五個孩子吃的,而父親每月掙的那點工資不過杯水車薪。無奈,他只得辭職回村干農活,后因能寫會算擔任了村會計。
父親正直善良,熱心腸,深得鄉親們信任。村里的大事小情,諸如分家、婆媳鬧別扭、婚喪嫁娶等等都少不了父親的身影。有位上了年紀的老大爺,因不識字,每次都請父親幫他給在東北的女兒寫信。收到信后,他再拿來讓父親讀給他聽。這樣持續了許多年,一直到老大爺去世。
記憶最深的還是父親給鄉親們寫春聯。父親的毛筆字寫得好,每年剛進臘月門,就有鄉親送來紅紙請他寫春聯。父親對此從不推辭,不僅不收錢,還自己貼錢買毛筆和墨汁。整個臘月里,父親最忙的事就是寫春聯。那時村里沒通電,父親就在昏黃的油燈下一筆一劃地寫。臘月天寒,尤其晚上更冷,父親就握著熱水杯暖暖手,然后接著寫,一直忙到大年三十。
父親非常重視對我們的教育。那時村里沒一個大學生,但是父親一直希望我們能考上大學,將來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父親最常說的一句話:“就算砸鍋賣鐵,我和你娘也要供你們上大學。 ”那個年代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村里女孩大多小學畢業父母就不讓繼續上學了。而父親從沒因我是女孩而忽視我,反而總是鼓勵:“只要你想上學,我就一直供你。 ”于是我從小學一直讀到高中。父親見此,供我讀書的勁頭更足了。可第一年高考,我卻名落孫山。而父親一句埋怨話也沒說,反而不斷地安慰我。他拿鄰村一個大學生當例子,說那個人第一年也沒考上,是復讀才考上的,只要你不放棄,肯定也能行。背負著父親的殷切希望,我踏上了復讀之路。經過一年的刻苦努力,終于考上師范大學,成了村里第一位女大學生。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因父親當年的堅持與鼓勵,才讓我有了現在的生活與工作,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信心和底氣。
我在濟南安家后,父母很少來,偶爾來一次待不幾天就急著回去——他們怕給我添麻煩。2015年,我結束了18年的婚姻。父母從老家趕來看我,我知道他們心疼我,擔心我以后的生活。我故意用輕松的語氣安慰他們:“即使離婚我也能過得很好,能養活自己和孩子。 ”事已至此,父母也不知該如何安慰我。父親只說了一句:“孩子,別恨他,也許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這句話讓我每每想起總會淚流滿面,父親太善良、太寬容了!這次父母在我家待了20天,是多年來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父親在我家待的最后一次。這20天里,我每天換著花樣給他們做好吃的,陪他們看城里的景色,拍了許多照片。現在回想起來,父親那時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但他始終強忍著,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痛苦與不適,為了女兒,他掩蓋了病痛對自己的折磨。從濟南回到老家第三天,父親就查出胃癌晚期,僅過了40天,父親便匆匆地走了,享年79歲。
我給父親拍的照片成了遺照,父親對我說的話成了遺言。父母辛辛苦苦養育了我40多年,而我真正對父親盡孝只有短短的20天。每每想到這些,我的心就難以平復,“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和痛永遠留在了心里。
父親去世后,村里人都很惋惜,都說“一個好人走了”。父親下葬那天,親人、鄉親、朋友,足足100多口人前來送行。天空飄著雨夾雪,像是天公和親人的淚。
天堂的父親啊,您安息吧,您的兒女雖沒大富大貴,但都像您一樣在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在好好地培養著下一代。我會像您當年鼓勵我一樣鼓勵我的女兒,盡最大能力支持并幫助她實現她的理想。
親愛的父親啊,今生做您的兒女沒做夠,愿來世您還做我們的父親!
□張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