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鎮規劃展廳
陽光集團外景
海瀾飛馬水城外景
□本報記者王賀任立松
2017年,位于無錫市江陰市新橋鎮的全球最大精毛紡服裝生產企業——江蘇陽光集團年銷售收入達到381億元。而類似陽光集團這樣的傳統產業強企,在新橋鎮并非個例。就在距離陽光集團不遠,目前國內最大的高檔男裝生產企業海瀾集團,去年成為無錫市首家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企業。
聽到這樣兩家企業的數據,新橋鎮應該是怎樣面貌?遍地車間,煙囪林立,還是到處是工人和運輸車輛?不,置身于新橋鎮,很難相信眼前是一個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總人口僅6萬人的江南小鎮。在這座城鎮中漫步,隨處可見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異域風情建筑,隨處可見高標準的學校、醫院和高水平的“綠化、硬化、亮化”工程。“城鎮形象的變化得益于這里的創新精神。 ”從江陰市一位負責同志口中我們得知,新橋鎮雖然以傳統產業為主導,是全球最大的毛紡產業基地,但同樣是一座被創新浸潤到骨子里的小鎮。以城鎮建設為例,從2001年,這里就率先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全鎮實施“三集中”建設,即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居住向鎮區集中。如今,7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已有近百家企業入駐,7平方公里的農業生態區90%以上農田已集中流轉實現規模經營,5.3平方公里的商貿居住區內,群眾集中居住率超過90%。2017年,該鎮以“時裳小鎮”為名,開始創建江蘇省首批特色小鎮。
在新橋鎮,轉型升級體現在產業化、城鎮化的方方面面。
一家紡織服裝企業,能在創新上走多遠?在江蘇陽光集團定制西服智能生產車間,訂單動態管理系統顯示屏上顯示著10道生產工序的實時進度,智能輸送系統把裁剪好的衣料送至工人操作臺前。集團高級定制生產部部長、服裝IE工程分析負責人楊艷介紹,依靠這樣一條智能流水線,相關幾個車間的生產效率可提高30%以上。“平均每天我們可以研發50多種面料新品。 ”江蘇陽光集團負責人介紹,立足自主打造的“一站三中心”技術創新體系,該集團多年來先后承擔54項國家科研項目的攻關任務,獲授權專利997項,并參與了49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
距離陽光集團不遠,是占地500畝的海瀾飛馬水城。置身于這座馬文化特色綜合旅游度假景區項目,人們很難將這里同一家服裝企業聯系起來。近幾年,海瀾集團在成功創建海瀾之家、圣凱諾等一系列服裝品牌的同時,不斷試水投資、地產、文化旅游等新領域。他們在新橋鎮區南首打造的海瀾飛馬水城,7月初剛剛正式營業,這是目前國內首家集馬術訓練、表演、比賽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國際化、綜合性馬術訓練及表演基地。“我們按照全域旅游規劃,重點打造以海瀾集團、陽光集團總部為核心的工業游,以馬文化、影視體育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游,以陽光生態為核心的生態游,打造集觀光、體驗、培訓、賽事、會議、休閑度假等為一體,融購物、娛樂、餐飲、住宿等為內容的精品旅游產業鏈。 ”新橋鎮一位城建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以文化旅游產業為龍頭,小鎮的城鎮化步伐也在加快。下一步,新橋“時裳小鎮”將在規劃的4.14平方公里范圍內,瞄準高端制造產業發展定位,打造以毛紡服裝為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形成“一河雙軸五片區”的空間布局。在未來的“時裳小鎮”北端,以海瀾、陽光兩家集團總部為核心,將著重打造國際一流的毛紡服裝設計、營銷、物流、研發和生產中心;南端以飛馬水城為核心,打造馬文化展示中心、飛馬文化影視基地和毛紡服裝文化展示中心;西端則以陽光生態旅游開發為核心,建成集苗木栽培、生態旅游、體育健身、田園養生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區。
小鎮原有的工業經濟結構同樣在加速優化。以技術創新、品牌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為依托,以海瀾集團、陽光集團兩大龍頭企業為引領,當地產業發展逐步呈現出以機械裝備、商貿流通、生態農林、新能源、低碳環保行業企業多元布局的新格局。“未來3年,我們計劃在‘時裳小鎮’投入80多億元,對標5A級景區標準,加快項目引進和建設,建成世界一流的馬文化展示中心和千億級世界毛紡服裝產業新高地。 ”新橋鎮負責人表示,當地將努力在更高層次上提升產業競爭力、環境美譽度和群眾幸福感,建成一座集高端服裝面料供應、時尚服裝設計生產、精品文化生態旅游等為一體的時尚服飾之都、藝術文化新城、花園城市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