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哥為人實在,有副熱心腸,誰家遇到困難,他都出手相幫。 ”“王經理做過不少好事,人品沒得說,在他家進貨放心。 ”10月30日,走進寧津縣閆沙市場,一提起柴胡店批發部經理王汝堂,大伙兒都豎起大拇指。
今年56歲的王汝堂,是柴胡店鎮王知莊村人。他燒過磚、收過廢品,后來與妻子一起經營百貨批發生意,靠著不辭辛苦的實在勁兒,掙了一些錢,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報社會。出資3.8萬元幫老家修橋鋪路,資助30名貧困學生……這些年,他的善舉贏得了鄉鄰的稱贊。
王汝堂自小家境貧寒,姐弟5人,很多時候都是饑一頓飽一頓。他的兩個姐姐早早輟學,掙工分來為父母分憂,兩個哥哥也只讀到了初中,年齡最小的王汝堂最幸運,靠著父母和哥哥姐姐們,一直讀到了高中,但后來家里實在拿不出學費,王汝堂只好輟學。
進入社會的王汝堂,當過小工,幫人提水泥桶,在磚窯里燒過磚。這種打工生活,不僅掙不了多少錢,還特別累,王汝堂決定自己單干。他選擇收廢品,每天和紙箱子、酒瓶子打交道。同樣是收廢品,王汝堂不怕苦,別人嫌臟不要的,他收;別人嫌掙不著錢的,他要;別人怕累不干的,他干。就這樣,憑著這股勁兒,王汝堂慢慢掙到了錢,家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后來,他又干起了批發生意,因為勤勞和誠實守信,生意越做越好。
有了一定積蓄的王汝堂,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回報家鄉。平時回老家,發現進村經過的橋年久失修,村子的主路也坑洼不平,村民出門不便。他主動找到村委會提議修橋鋪路的事,又到鎮政府爭取支持。在他的努力下,修橋鋪路提上了日程,但是錢從哪里來,成了難題。王汝堂當即掏出3.8萬元,然后又聯系縣交通局進行鋪設。 2005年8月,在縣交通局、鎮政府等多方支持下,村里1公里多的進村主路鋪起來了,橋也維修好了。“王汝堂給家鄉做了一件大好事。 ”村黨支部書記張書貞介紹,之后兩年,因為一些村民家庭困難,繳納不上黃河水費,他拿出了3萬多元幫忙繳齊了費用。村里人一提起王汝堂,就稱贊他善良、不忘本。
王汝堂幫助的不只是家鄉父老,還有貧困學子。 2008年,他專門組織了一場公益捐助,拿出了近2萬元錢,資助了30名中小學貧困學生,后來一直資助到他們上大學。王汝堂了解到身邊有些困難的留守兒童,平時就買些米面油、文具等送到孩子家中,幫他們改善生活。
談起這些善舉,王汝堂說,助人為樂更像是一種動力,讓生活充滿了正能量,以后還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把好事繼續做下去。
□本報記者尹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