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珍書記駐村以來,協調部門,跑資金、為群眾找致富門路,村容、村貌、村風有了巨大改善。賈書記要走了,我們十分不舍,懇請領導留他繼續駐村。 ”3月15日,平原縣前曹鎮金莊村黨支部書記金清智向記者展示了一封聯名信,信的最后,是摁有紅手印的50余名村民代表的簽名。賈生珍來自山東高速集團德州管理處,也是市派第三輪駐平原縣第一書記工作組的成員。得知他任期將滿,村民聯名給平原縣委組織部寫請愿書,希望他留任。
2017年3月,工作組19名第一書記來到平原縣前曹鎮、恩城鎮的18個省定貧困村,狠抓黨建,下足繡花功夫開展幫扶工作。 2年任期將滿,走訪第一書記任職的村莊,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村民的不舍、干部的留戀。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說:“第一書記擔著責任、領著任務來駐村,圍繞抓黨建、促脫貧,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52戶貧困戶、18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
抱團攻堅,共享資源最大限度放大幫扶效應
來自市政協的范希紅是市派第三輪駐平原縣第一書記工作組的“領頭雁”,身為工作組臨時黨支部書記,她強烈感受到建強支部、抱團扶貧、攜手攻堅的強大力量。她說:“人心齊,泰山移。兩年來,第一書記不是個人孤軍奮戰,而是借助共享式扶貧模式,實現團隊協同作戰,最終實現1+1>2的扶貧成效。 ”
19名第一書記,來自市政協、市委組織部、市文聯、市僑聯、市物價局等18個單位,如何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形成攻堅合力?臨時黨支部發揮了重要作用。范希紅說:“成立之初,在制定《臨時黨支部工作制度》《“六個必須”工作要求》等‘硬約束’的同時,我們發揮個人專長,設立了組織委員、生活委員、紀檢委員等,形成黨支部運行的基本框架。此后,不間斷地組織開展集體學習、外出交流、互訪學習等活動。大家迅速形成組織觀念,抱團開展工作,復雜問題一起解決、優質資源大家共享,最大限度放大了幫扶效應。 ”
市僑聯派駐前曹鎮吳家廟村第一書記孫玉蘭,協調澳大利亞魏基成慈善總會,向鎮村聽障人士發放助聽器,給鎮村70歲以上老人捐贈冬衣……一名第一書記的好資源、好項目,共享給其他第一書記,讓更多老百姓受益。而在工作組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比先進找不足,學典型鼓干勁。抱團攻堅中,工作組的比學趕超氛圍日益深厚。每兩個月,工作組都會出一期列明各個單位幫扶詳情的簡報,寄給派出單位分管負責人。在感受到壓力的同時,大家也明確了“趕”的目標、“超”的方向,形成第一書記跟第一書記比,一村跟一村比的好風氣。
聚焦關切,順應期盼全力辦實事、解難題、謀發展
駐村伊始,第一書記從走訪了解情況入手,通過實地調查逐漸找到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方向。
金莊村是個只有70戶、202人的小村,村里的孩子求學、老人就醫,須到5公里外的王鳳樓鎮。兩年前,賈生珍剛到這里時,村里僅有的一條主路還是“斷頭路”,村民要求修路的愿望迫切。賈生珍協調山東高速集團德州管理處支持,投入25萬元為村里修了柏油路,讓村路和王鳳樓鎮、前曹鎮的公路接上了頭。金莊村地勢低洼,逢雨必澇。賈生珍又協調各方資源,投入34.8萬元,修了地下排水溝,沒讓村民掏一分錢,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
前曹鎮鄭村莊創立了可推廣的黨支部領創辦股份合作社模式,這與市委組織部派駐該村第一書記相洋的努力密不可分。相洋多次帶領村黨支部外出學習土地規模經營的經驗,跑部門咨詢,與村“兩委”成員連續十幾天熬夜,制定出平原首部“領創辦合作社章程”,獲村民全票通過。最終全村適合規模經營的近1400畝土地都入了合作社,每畝土地年均純收入達1300元。黨支部主導、老百姓分紅、村集體增收的土地規模經營模式迅速在全縣推開。
關注村莊發展,關心村民冷暖。兩年來,第一書記共開展愛心幫扶活動120余次,惠及貧困群眾5000余人。協調落實各類幫扶資金1800余萬元,全面完成貧困村“五通十有”建設內容。
黨建強基,文化鑄魂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扶貧不是簡單送錢送物,為給村莊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第一書記在抓黨建、強班子、帶隊伍和文化扶貧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市水文局派駐恩城鎮胡莊村第一書記馬世亮入村之初,該村“兩委”班子缺乏號召力,干群關系緊張。為配齊配強班子,馬世亮與村民代表廣泛征求意見,經鎮黨委批準,很快選好“帶頭人”、組成新班子,當年的換屆中,班子成員得到正式任命。幫扶工作中,馬世亮有意識地把村“兩委”班子推到前臺,班子的威信、工作能力不斷提升。
兩年間,19名第一書記共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450余次,建立健全各項制度30余項。發展黨員6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8名。
鄉村振興,文化鑄魂。前曹鎮楊柳寺村始建于明朝,有著400余年歷史。市政協派駐該村第一書記楊志剛牽頭為該村編纂了村志。他還協調資金60萬元把村里的廢棄小學改建成民俗文化大院,院內建有鄉村文化大舞臺、民俗館、家風館、圖書館。不僅服務本村村民,文化大院也是十里八鄉老百姓的“鄉村文化中心”。
文化扶貧凝聚起村民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精氣神,恩城鎮閔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愛軍深有體會。他說:“市文聯派駐我們村的第一書記杜霞,為村里捐書、建文化活動場所,聯系演出資源。大家伙的心漸漸熱起來,把勁兒都用在發展生產上,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近500元。 ”
平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守學說:“扶貧工作千頭萬緒,第一書記圍繞‘人’這一關鍵因素,抓黨建、育民風,‘人心’扶起來了,村干部、村民同心同向戰貧困、謀發展,脫貧摘帽自然水到渠成,也提高了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 ”
□本報記者鄧靜本報通訊員張娜曹偉姚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