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先利
各位同學:
大家好!在演講之前,我要隆重地向大家介紹一個人,那就是我的姥爺。
在我有記憶以來,我的姥爺好像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勞動。“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他向村人呈現的始終是勞動的背影。他常年勞作在田地之間,皮膚是黑紅色的,肌肉是緊貼骨頭的條形形狀,一綹一綹的,飽滿而結實。
姥爺一生種地,是方圓十里八鄉種莊稼的一把好手,即使后來他所在的村莊沒有了土地,那些土地被高樓大廈所覆蓋,他也總能找到種地的地方,比方說,公路兩邊的小壕溝,工廠圍墻的外圍,巴掌大的地方,他也要種上糧食。他的一生把勞動當成了一種享受,一種狀態,一種生命的境界。
勞動給他帶來了快樂,更帶來了健康。如今他已是一百歲高齡,耳不聾,眼不花,背不駝。每當街坊鄰居有生病或去世的人,都拿姥爺做比較打比方,勞動能讓人長壽百歲。
勞動是人類進步的助推器。幾萬年前,漫長的勞動讓類人猿進化成了原始人,開始直立行走;幾千年前,茹毛飲血的勞動讓穴居的原始人開始了刀耕火種的生活;幾百年前的勞動,又使人類從農業文明邁向了工業文明。
勞動創造了人類的燦爛文明。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更離不開全國人民的辛勤勞動。現在正逢麥收時節,從南到北一派繁忙景象,金黃色的麥田,不幾天工夫就坦露出黃褐色的土地,我們一年四季賴以生存的糧食就顆粒歸倉了。馬克思說:“勞動最光榮”。
一個家庭的幸福更離不開辛勤勞動。“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小時候看到村里一些日子過得不好的人家,姥爺總是嗤之以鼻:“懶得被子里招蛆,還能把日子過好?”勤勞之家必有慶余。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妻子所在的工廠,因改制,她下崗了,那時的她技術單一,文化水平低,年齡偏大,但她硬是靠著不服輸的精神,通過勞動,由一名下崗工人成長為個體老板,在創業、經營中如魚得水,事業廣闊無限。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辛勤勞動、不斷積累的過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享受勞動,勤于勞動,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人生的必需。“不經一番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就會由曲折走向坦途,獲得成功。“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從現在起,做一個熱愛勞動的人,在勞動中感受快樂,在勞動中獲取財富,在勞動中走向成功,人生因勞動而美麗。
(作者是山東省作協會員,德州市作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