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地里都是整片的麥子和玉米,收入一眼就能看得見,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將發展思路放寬,走‘多個方向共同發展’的路子,有的村子發展藥材,有的村子發展林果棚,有的發展蔬菜和育苗,種特、種優,讓畝均收益得到顯著提升。”張華鎮產業負責人杜光輝說到。
今年以來,張華鎮緊抓產業發展不放松,突破傳統發展思維,通過外出參觀學習、引進專業技術合作社及與市場合作解決銷路等方式,做出多條發展出路,鼓勵各村根據自身條件,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繪出完美的產業發展多邊形。
整合土地資源 創建藥材小鎮
來到北白村,可以看到村子里的閑散宅基上,今年新栽種的丹參、芍藥等藥材,郁郁蔥蔥,長勢良好。
該村成立的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種植金銀花、丹參300余畝,整合村內坑塘、閑散宅基、道路四旁閑散地等土地資源,種植觀賞、藥用結合型中藥材種植50余畝,探索出綠化、美化、經濟化的村莊綠化新模式。僅這兩項,年可實現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在發揮支部作用、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上更有底氣了。
去年以來,張華鎮經過多方考察調研,與恒達利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達成合作意向,由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藥材初加工、銷售,各村整合土地資源,發揮帶動效應,廣泛采取林藥間作、試點種植等方式,全力推進藥材產業發展。目前,全鎮已建成北白、盆吳、皮張等藥材種植基地4處,推廣丹參、芍藥、金銀花等中藥材種植800余畝。
巧打“時間差” 實現優菜優價
“我們的大棚今年主要是育春芹菜苗,春芹菜種子便于管理、產量可觀,收獲期在小麥收割前,正好與麥茬季芹菜打了一個時間差,價格行情高于其他季節露地芹菜,市場前景可觀。”盆吳村支部書記王愛民說。
今年春季,張華鎮緊抓春季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與黑馬市場富增農產品有限公司合作,大力發展優質、特色蔬菜產業,有效解決了群眾銷售難題,群眾發展積極性高漲。經過示范帶動、區域發展,以盆吳村種植的春芹菜為代表,新增芹菜、煙薯、有機韭菜、土豆、大蔥等特色蔬菜種植1000余畝。
出好“特色牌” 發展林果經濟
大崔村的秋霜梨,何廟村的藤稔葡萄,盆吳村的黃桃......張華鎮在發展林果經濟上,逐步形成了特色明顯、規模適中、發展勢頭良好的特色林果種植產業帶。
去年冬天以來,張華鎮緊抓冬季植樹造林有利時機,大力發展林果經濟,邀請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研究制定路域林果經濟發展規劃,劃定北白、梨園、盆吳等路域林果種植帶6處,確定秋霜梨、油桃、獼猴桃等特色品種5個,打造張華鎮的“百果園”。目前,已發展秋霜梨、黃桃等優質果品種植500畝。
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現在看張華鎮,不再是小麥和玉米的天下,我們已經站在了特色農業發展新的起點上,將在成為“菜籃子”“果盤子”“藥材小鎮”的路上邁出新的步伐!(平原融媒特約通訊員 劉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