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鳳仙
夜色下的藤蔓爬滿了圍墻,幾朵金色的絲瓜花鑲嵌在月光里,散著淡淡的香。輕柔的風撫動葉盤,驚擾了蟲兒的美夢,清脆的叫聲,一波接一波,仿佛悠遠的笛音,掀翻心海的往事,那里有一道美麗的籬笆墻。
過去,鄉村貧困人家的庭院大都用籬笆圍成。籬笆一般是用高粱秸稈、玉米秸稈、向日葵秸稈編織而成的。在人們眼里村莊是透明的。勤勞的人們伴隨著牲畜騾馬的嘶吼,耕田種地。在炊煙四起的黃昏,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就像倦鳥歸巢。燭光里閃著納鞋底的女人的身影,日子就這樣祥和安穩地度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道籬笆墻從陶淵明的詩書里走來,我無數次體味過詩人名家們筆下的籬笆之美。我曾幻想過,自己建造一座木房子,院子周圍是木槿或竹做的詩意般的籬笆墻,墻上爬滿紫色的花朵。而我于每日的午后,在深深庭院中的石桌前,捧一本書,品一杯茶悠閑地度過時光。然而當幻想的火苗熄滅后,我更加熱愛家鄉的籬笆墻了,它有著接近土地的樸素的顏色,它隨處散發著大自然的芬芳。
一道籬笆墻,透露著農戶人家的淡定從容的生活節奏。一道籬笆墻,仿佛拔地而起的天然屏障,繡滿了絢麗的色彩,結滿了豐碩的果實。盛夏時節的串串豆角花,金色的絲瓜花,秋天里可愛的小葫蘆,喜人的大南瓜……如童年夏夜的繁星點點,呈現的是人們對美好家園的熱愛與向往。人們悉心守護著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件事物。
這種愛如甘露般,滋潤著村莊,蔓延著,它儼然成為人們的憨實、灑脫、忘我的生活境界。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村莊的每一個人,每一棵樹,每一株花草,都用親切的目光注視著我,擁抱著我。
這樣的愛藏在生活的細節里,藏在隔著籬笆墻的目光里。那籬墻之中分明早就默許了我與伙伴們的默契合作,透過籬笆縫兒,我們彼此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口哨,就能知道對方的用意,火速般逃離家門,一窩蜂似地奔向田野。然而分不出這樣的默契是感覺還是習慣,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是一種最直白、最簡單、最懂得的生活方式。
隔著籬笆墻的情感是熱烈而又平靜的,村戶之間,鄰里之間,或是親人之間,一個“懂”字包含了所有。人們守護著自家的日子,又拼盡全力地幫助他人,不失禮節,不失真誠。最早,是由母親教會我這些的。
每一次遠行,總感覺母親在院落里隔著籬笆遠遠地望著我。歸時,母親依然站在籬笆墻旁望著我。總感覺無論我走多遠,我與母親之間只隔這道籬笆墻,任何時候,能讓我們夠到彼此,剛剛好。我早已讀懂了母親的眼神,這道籬笆墻成了我與母親之間一道樸素而沒有隔閡的屏障。
我的每一次失落,每一次委屈,每一次小小的收獲,每一次開心,竟沒逃過母親的眼睛。無論我是憂愁的喜悅的,當我站在家門口,就能從心海的籬笆墻里得到母親深切地關懷“餓了吧?吃飯吧。”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母愛,注入我內心深處。我一路披荊斬棘,母親為我做好堅強的后盾,總有一份淡定與溫暖時時撫慰我的心靈。即便我做錯了事情,在母親面前也從未說過謊話,因為我懂得我與母親之間只隔一道籬笆,我無處說謊,沒有理由說謊,我與母親的心是最近的,我與村莊的心也是最近的。
一道籬笆墻,連接的是人們豁達、質樸、真誠的情感。它把根深深扎向這片土地,它活在人們心中。蒼茫夜色里,推開一扇窗,高樓大廈,萬家燈火盡現眼底,我卻更加懷念鄉下的田園生活。當我累了,倦了,一道道籬笆墻在心海翻過,憶起這道籬笆墻,它是我棲身的港灣,是我俯身守望的風景。
而許多時候,我覺得我與家鄉融為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