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最期盼的就是黨組織能多為村民辦實事,否則,說一千道一萬都是空談。 ”這是袁橋鎮官道魏社區黨總支書記祁磊常說的一句話。
祁磊今年27歲,2015年畢業于山東政法學院,畢業后在袁橋鎮碾子趙村工作,任黨總支書記助理。今年2月到官道魏社區任黨總支書記。
官道魏社區由西魏、東魏、辛莊3個村組成,共457戶、1418人。上任伊始,祁磊發現官道魏社區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他認為,要想為群眾辦事,第一要務便是發展集體經濟。他深有感觸地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干,集體經濟有底子,為民辦事才有底氣。”祁磊利用半個月的時間,走訪了社區3個村,摸清了社區基本情況。他逐一找各村干部談心,言辭懇切,喚起大家齊心協力把集體經濟抓上去的共識。
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今年3月,祁磊帶領東魏村村民種植了30畝地的向日葵,現在,成方連片的向日葵在太陽照耀下絢麗奪目,引得路人駐足拍照,前幾天向日葵已收獲近8000公斤。由于是第一年種植,許多村民還在觀望,對此,祁磊自信地說:“向日葵的籽可做成瓜子,也可以榨油,葵盤可做飼料,全身是寶。等大家看見效益了,明年種植向日葵的村民自然就會多了。 ”
現在的東魏村,不但“遍地金黃”,堤岸邊還有306棵新栽的白蠟樹,原來這里是村里的邊邊角角零散地,今年借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的時機,祁磊將這些零散地集中種植了白蠟樹。他說:“社區集體經濟發展了,成果由全體居民共享,每年都會以福利金、獎勵金、補助金等方式發放到居民手中,這樣才能讓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持續提升。 ”
要想村集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發展,提升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的能力是關鍵。祁磊認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關鍵是打造一支“以人民為中心”的黨員隊伍。官道魏社區共有黨員39人,祁磊制定了“黨總支抓大事、支部辦實事、黨員做好事”的黨建模式。他說:“一個團結的、有戰斗力的社區基層黨組織班子,能凝聚一方居民,服務一方百姓。”在日常生活和平時工作中,祁磊帶領官道魏社區所有黨員堅持不懈開展“兩學一做”教育,通過學習,牢固樹立黨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力求率先垂范,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今年5月7日晚,祁磊接到上級通知,對減馬橫河開展清河行動,要求5天內完成。減馬橫河全長1200米,河堤沿岸約有7000棵村民種植的樹木。這次清河行動的任務就是要把這7000棵樹木清理干凈。 5月8日一早,祁磊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來到減馬橫河,挨家挨戶做工作,讓大家積極配合清河行動,把自己家種的樹清除掉。同時向村民宣傳環保知識,帶動身邊的人加入到保護河道行動中來,共同打造美麗的河道風景線。凡是黨員家種的樹,黨員都帶頭進行了清除。 5天時間內,祁磊吃住在村里,順利完成清河任務。“祁書記用了5天時間,就把河道的樹木清理干凈,并且找來收樹的人,按合理的價格幫我們把樹賣了出去,使我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 ”西魏村村民崔麗花說。
近年來,祁磊多次被袁橋鎮評為“優秀團干部”“優秀志愿者”,年年都是“先進個人”,今年又獲“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談及這些榮譽,祁磊坦言:“做好群眾工作,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走到群眾身邊,才能了解群眾想的是什么,為群眾辦實事、讓群眾滿意,贏得他們的信任。 ”
□本報記者趙治紅本報通訊員孫賢朱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