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桂婷
在臨邑縣檔案館,珍藏著一套光緒十七年(1891)重版的《來禽館集》,共12冊29卷,是大書法家邢侗的詩文集。
邢侗,字子愿,號知吾,明“四大書法家”之首,與董其昌并稱“北邢南董”。《來禽館集》于明萬歷戊午年(1618)編纂完成,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版,涵蓋詩文、傳疏、碑記等內容。目前,整套的原版和重版《來禽館集》存世稀少,非常珍貴。
邢侗少年成名
明嘉靖三十年(1551),邢侗生于臨邑縣萬柳村(今邢柳行村)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天資聰穎,7歲能作劍拔弩張、氣勢恢宏的“擘窠”大書,13歲作雅宜(王寵)楷書。山東督學鄒善看到他的楷書道:“此兒書法有前輩風,是天下才也!”于是,將他召至濟南濼源書院讀書,傳為美談。邢侗18歲考取拔貢,隆慶四年(1570)應詔進京,考中京闈舉人。
明神宗萬歷二年(1574),邢侗中進士,1575年任南宮知縣。萬歷十一年(1583)監管三吳(今蘇州、常州、湖州一帶),1584年升任湖廣參議,1586年任陜西太仆寺少卿。邢侗為官頗有政聲,他當知縣時修葺學宮,周濟貧民,平反冤獄,縣境內“野無不耕之田,下無廢學之士”,出現了大治的局面。老百姓對他十分感激,稱他為“邢父”。
詩書畫三絕
真正讓邢侗名垂青史的是書法。他的書法成就,當時轟動大江南北,不僅有“北邢南董”之說,他還與董其昌、米萬鐘、張瑞圖并稱“晚明四大家”。萬歷三十九年(1611),神宗皇帝看到邢侗的字扇后,擊節稱善,并讓宮中女史學習。還有一次,朱宗伯出使高麗,順便帶去了邢侗的兩幅字,到高麗后,有人以與黃金等值的價錢買去。
除臨池之外,邢侗最大的貢獻是刻了《來禽館帖》。邢侗以弘揚王羲之的書法為己任,對傳世的王羲之作品,進行了十分細致的鑒別和評價,其集錄和評鑒,至今仍是研究王羲之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在這個基礎上,他親自遴選鐫刻的《來禽館帖》,成為傳世名帖之一。
邢侗亦工畫。他善寫山水、拳石莎草、長松修竹,筆墨古秀煙潤,清疏淡雅,拙樸奇絕,概括簡練。他雖不以繪畫為長,不過略以自適,卻也落落大方。他“三筆五筆得其神”的立論,在理論上開了“八大山人”之先河。
邢侗的詩文則出入李、杜、王、岑,“高古典雅,每每工而拙用之”,五七言律宗唐,古風追漢魏,如《平倭歌》等,頗有“建安風骨”。邢侗一生寫下散文、雜文、詩詞500余篇(首)。同時,他還主修《南宮縣志》;應邀編修了10萬字的《武定州志》和創修4萬字《臨邑縣志》。
《來禽館集》六度重刊
明萬歷十四年(1586),邢侗因為受到張居正案件株連被迫辭官。回到故里,邢侗買下臨邑城東南隅的一片荒地,修了一座園林,取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來禽帖》的“來禽”兩字,將書房命名為“來禽館”。邢侗詩曰:買絲繡右軍,分行種青李,總是愛來禽,帖與樹俱爾。
《來禽館集》是由其子邢王稱在邢侗死后搜集整理并鐫刻的。為了能將父親的遺作整理出版,他耗費了大量心血。經過一年多的分類整理,邢王稱將父親的遺稿寄給時任南京禮部主事的姐夫史高先。史高先又請李維楨、馮元成兩人校對。李維楨又推薦冒伯麟、喻叔虞幫助編輯。用時兩年才整理完畢,史高先和李維楨分別寫了序言。
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來禽館集》準備第一次印刷。資金不足,時任都察院右僉都御使的臨邑人王洽慨然資助,又聯絡牟鳴區、李洪聲、王士憲、李玉戀、張玉簡等人贊助了部分資金。李維楨寫了《來禽館集序》。崇禎十年(1637)留都書肆第二次重刊,兵部尚書吳橋人范景文寫了《重訂來禽館文集序》。清康熙十年(1670)第三次重刊。乾隆四十七年(1782),詔征《來禽館集》收入《四庫全書》。道光八年(1828),《來禽館集》第四次重新刊印,莫樹椿寫了《刊修來禽館集序》。同治九年(1870),邢侗后人邢文輿在眾位族人的幫助下,對《來禽館集》進行了第五次刊印。光緒十七年(1891)該書第六次重新刊印,時任臨邑知縣楊倬云寫了《重刻來禽館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