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董建新本報通訊員王真
4月2日,在位于寧津縣司法局3樓的“畢向東調解工作室”,福寧社區楊某手握調解協議,腰板坐得筆直,“您放心吧,賠償款已經拿到了。我這次啊,是專門來道謝的! ”
與楊某對桌而坐,寧津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畢向東忙著沏茶,滿臉笑容。中等個頭、戴眼鏡、頭發有點斑白,“沒張嘴”的畢向東更像個人民教師,這和記者心中的“硬漢調解員”形象有些差別。
“調解了就好!既然案子結了,你可沒理由再找當事人纏鬧了。再鬧,人家可要走法律程序起訴你了。 ”畢向東一張嘴,聲音洪亮干脆。雖是笑著,可語氣里透著一股威嚴。說話間,又有當事人敲門,點名來找。老畢為何這么“吃香”?
畢向東說,調解員的“金字招牌”靠的是情、理二字。以情入手,把群眾事當自己的事全力去辦;法理當先,危險面前毫不退縮,勇于沖在最前面。
2015年春節期間,寧津縣委門口聚集40余名群眾,有人還披麻戴孝。經了解得知,幾天前,62歲的關某在張某衛生室輸液治療中死亡,死者家屬將尸體停放在該衛生室索要賠償40萬元,索賠不成又聚集鬧事。
為防止事態激化,縣委工作組立即安排調解介入,畢向東臨危受命。在詳細了解案情來龍去脈后,畢向東決定只身前往,當面向他們“說說理”。有同事擔心危險,建議遠程喊話溝通,可畢向東說:“咱是人民調解員,為的是解決糾紛,咋能不到群眾中間去。 ”
見有人過來,情緒激動的死者家屬立刻團團圍住。畢向東站在人群中間毫無懼色,亮明調解員身份,明確指出醫鬧、非法聚集已經觸犯法律。此時,一名年老的死者家屬認出了畢向東,扯著他的胳膊要說法。
畢向東緊緊握住老人的手,拍著胸脯沖人群大聲喊道,“我叫畢向東,中共黨員,寧津縣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我向大家保證,大家的合理訴求一定會有答復,我的辦公室隨時向大家敞開! ”
勸退人群后,畢向東決定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背靠背”調解。他先找到死者家屬,說明衛生室有資格證,不存在非法行醫的情況。經查,病人有心臟病史,家屬如有異議,可以申請司法鑒定。隨后,他又找到衛生室負責人張某,闡明相關法律條文,張某理應承擔部分民事賠償。
經過2個多小時的分別談話、摸底,召集雙方當事人代表“面對面”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張某一次性賠償關某家屬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7萬元,其他互不追究。一場持續10天的醫患糾紛終得化解。
真心感化上訪戶,成功調解35年“骨頭案”;調處糾紛5200多件,成功率達99%,從未發生因調處不當而引發民轉刑;為一起糾紛,甘愿往返多地十幾次,不調解成功誓不罷休……1991年從事法律服務工作至今,51歲的畢向東已經在基層司法戰線上奮戰了30個年頭,他的足跡踏遍了寧津縣的每條大街小巷。
解決矛盾,一手靠滿腔熱情,一手靠科學方法,畢向東形象地說這是“兩手都要硬”。畢向東總結經驗探索建立了“四情工作法”,并在全縣基層調解隊伍推廣。 2018年7月,他率先牽頭成立全市首家信訪事項調委會,健全完善縣、鄉鎮(街道)、社區(村)三級“縱向聯動”調委會與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專業調委會,打造了獨具寧津特色的“1345大調解”工作品牌。
2013年10月,畢向東作為全國唯一的基層司法所長在“全國司法行政基層工作培訓班”上主講,并先后榮獲全國人民調解能手、全省模范司法所長等30余項榮譽稱號。近日,司法部發布表彰決定,畢向東又被授予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接訪處訪講真情、疑難信訪借人情、關注民生動感情、下訪排查摸實情,畢向東的調解工作法贏得群眾贊許。“遇事別著急,糾紛找老畢”成為寧津群眾的口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