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意味著氣溫回升加快,正是栽瓜種豆的大好時機。從古至今,谷雨習俗多種多樣。而品香茗、食香椿、賞牡丹則是最常見的,歷代文人騷客為此寫下了許多相關的詩文佳作。
品香茗是茶鄉人“喝谷雨茶”的習俗。每年的谷雨,茶農總要將當天采摘的茶,特意留下招待客人。谷雨茶發育充分,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香氣宜人。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神農本草》一書記載,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
唐代僧侶詩人齊己在《謝中上人寄茶》中寫道:“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詩人講述自己徜徉在谷雨的茶叢中,碧嫩的野茶很少,眼看暮色已至,卻沒采摘多少新茶,盡管佳茗難得,還是迫不及待地招來鄰院的客人一起品嘗。齊己一生好茶,這首詩不但場景溫馨親切,而且意境深遠,抒發了他對谷雨茶的無限眷戀,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食香椿是北方地區的谷雨習俗。常見的菜肴有香椿炒雞蛋、生腌香椿、炸香椿魚、香椿雞蛋餅、香椿拌豆腐等。元代大詩人元好問曾在《溪童》寫道:“溪童相對采椿芽,指似陽坡說種瓜。想是近山營馬少,青林深處有人家。”原來,元好問客居洛陽期間,村前屋后種了很多香椿樹,陽春三月,香椿芽葉厚芽嫩,香氣四溢,人們采而烹之,做成各種美食。元好問食之后,贊不絕口,順手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描繪了兒童們在溪水邊采香椿芽的歡快場景。
康有為也寫過一首《詠香椿》:“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長春不老漢王愿,食之竟月香齒頰。 ”谷雨前后,正是吃香椿的最佳季節,康有為也被香椿的芳香折服,大快朵頤之余,還不忘寫詩盛贊香椿的味美。
賞牡丹的谷雨習俗也由來已久。唐代詩人王貞白在《白牡丹》一詩中寫道:“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佳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 ”王貞白是江西人,與羅隱、方干、貫休等名士號稱“江西四大詩人”。這首詩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雨后的白牡丹純潔可人、淚光微閃的國色天香之姿,道出了作者憐花惜春的一番惆悵心理。
明朝才子唐伯虎在詩作《牡丹園》里寫道:“谷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顏色無。 ”擅長繪畫的唐伯虎,看到谷雨時節牡丹花開,拿起畫筆畫成一幅畫,顏色嬌艷,美麗無比,不由地感慨,都說平康坊里的美女如云,但是未必有一個能比得上這畫上的花色好看。
品讀這些溢著茶香、椿香、花香的古詩詞,不由令人萬分沉醉,回味久久。萬物勃發的谷雨,不僅種植希望,也種下了人們對古詩詞和傳統文化的熱愛和無限景仰。
□王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