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袁芳 通訊員 王春雨)4月27日,走進夏津縣雙廟鎮孫莊村,只見環境優美、干凈整潔,原來斷壁殘垣的廢棄房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樹苗,既美化了環境,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由于歷史原因,孫莊村的村民蓋房“見新不拆舊”,加之近年來村里很多人打工外遷,再也不回來居住,村內出現大量空閑宅基地,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影響出行。去年,孫莊村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積極探索空閑宅基地有效利用新路子,并想方設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將這些犄角旮旯變成集體創收、群眾增收的“聚寶盆”,他們共清理村內空閑宅基地29.1畝。今年,結合全縣村集體資產資源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在去年清理出的空閑宅基地中收歸村集體所有17.8畝。“我們只認可合法證據,村內所有空閑宅基,村民宅基證上注明的面積才算數,超出宅基證以外的部分一律收回村集體。”孫莊村村委會主任孫榮亮堅定地說。在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征求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村內的黨員干部帶頭拿出宅基證核對面積,主動上交個人多出的面積,同時挨家挨戶做好群眾工作,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最終收回原本應屬于村集體的空閑宅基地。
清理出這么多空閑宅基地,如何再利用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他們在集體所有的空閑宅基地上栽種國槐,樹木長成后,收入歸集體所有。針對個人所有宅基地,村委會在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礎上,決定統一栽種國槐,采取“村集體+農戶”合作發展的模式,村委會與農戶逐一簽訂協議,村集體負責提供國槐樹苗、負責技術和銷售,以苗木入股,村民負責澆水、施肥、日常管護,以宅基地和勞務入股,樹苗成材后出售時村集體與農戶按2: 8比例分紅。空閑宅基共栽種國槐1853棵,按每棵3年后出售增收100元計算,除去村民所得,村集體可增收10萬元左右。此舉不僅美了村莊,還富了集體和群眾。“我們探索空閑宅基地有效利用新路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鎮黨委書記于洪國介紹,“集中拆除整理并進行綠化,集體與村民將收益按股分紅,環境變美了、收入增加了,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