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任立松 通訊員 曉軍華曉振旭)一塊442畝的閑置地,經過騰籠換鳥,陸續進駐了9個優質項目,項目達產后畝均稅收預計由過去3萬元提高到50萬元左右——這個最新的產業故事就發生在武城。
5月6日,在武城經濟開發區這塊曾經的閑置地上,德州航技風機制造有限公司武城新廠區的建設正在進行最后的收尾。這家中國最大的工業軸流風機生產企業,是去年從保定遷到武城的,當初相中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夠縮短外遷造成的生產空檔期。“我們企業成立20年了,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為了不影響供貨,我們選擇搬遷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上馬投產快。而這里有現成的廠房,能省1年的工期。 ”航技風機項目總經理韓文躍說。
打動航技風機的閑置廠房,源自武城縣通過畝均效益推動的騰籠換鳥改革。隨著全市吹響“重點工作攻堅年”的號角,武城上下摩拳擦掌抓招商,然而,“金鳳凰”引來了,卻開始凸顯土地吃緊的尷尬。一方面,土地吃緊;另一方面,不少項目畝均效益嚴重低下。
武城縣拿起“畝均賬”這一指揮棒,以“畝均效益”為主要衡量標尺,畫出了企業畝均稅收四色管理圖——綠色、藍色、黃色、紅色分別代表高效優質企業、重點扶持企業、有待提升企業、低效低能企業,對低效低能企業實施騰籠換鳥,讓土地釋放最大效益,提高資源利用和投入產出效率。
經過盤點,武城縣共清理出閑置土地1215畝,占用這些土地的企業大多已經停產或者部分停產,但是土地證等證件齊全,有現成的廠房、生產設備和產能指標,可以通過出租或售賣的方式,交由縣里統一回收、管理,進一步盤活。其中,最大的一塊地有442畝。
有了政府操盤,閑置地很快吸引來新主人。然而,這些廠房并不是直接就能拿來用,很多都要處理原企業遺留的復雜債務。金信公司與中國中紡集團合作的熔噴布項目在購買閑置廠房時就遇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打消他們的顧慮,武城縣又引入了第三方中介。
隨著遺留問題陸續解決,這塊400多畝的招商凈地陸續吸引了航技風機、騰馳汽車零部件等9個好項目落戶這里。九大項目齊落地,各項配套服務也隨之忙碌起來,當地自然資源、工信、金融、稅務等部門組成專項行動小組,確保一切資源向這些好項目集中。現在,這塊土地已經實現了華麗轉身,曾經低效低能的紅色用地,今年將被劃到高效優質的綠色用地之列。武城縣委常委、副縣長田志清說:“武城是產業集群縣,所以我們引進的這些企業都是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之前這塊地畝均稅收3萬元左右,預計今年畝均稅收最高能達到50萬元,真正實現騰籠換鳥。 ”
在“畝均賬”的撬動之下,落后產能正在逐步淘汰,也倒逼了老項目的“鳳凰涅槃”。日前,山東中南科萊有限公司新型消防通風設備生產車間正在滿負荷運轉,該公司把廠區新規劃與技術改造同步進行,集約利用土地,將裁剪、組裝、噴漆等多道工序升級為一體成型的新生產線,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生產成本下降20%,企業“畝均產值”實現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