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9日“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德州市檔案館,對我市近年來的檔案事業發展情況進行采訪。
市檔案館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主業主責,主動擔當作為,助推檔案事業轉型升級。 2018年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單位,2019年成為全省第二個晉升為“國家級數字檔案館”的市級檔案館,被上級部門提名“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連續3年獲全市綜合考評二等獎、進步獎,受到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
搶抓機遇,縣級檔案館建設全省領先
檔案館建設是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市檔案館緊抓省委、省政府政策扶持機遇,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設縣級檔案館”寫入市委決議和政府工作報告,以“釘釘子”的精神助推縣級檔案館新館建設。
2017年,市檔案館主動對接縣市區,幫助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組成聯合督查組,對縣市區檔案館實行“一縣一清單”制,重點督辦推進各縣市區新館建設工作。
目前,11個縣市區全部啟動檔案館新館建設,并列入省級財政獎補計劃。已有慶云、武城、臨邑3個縣新館建成使用,另外3個縣市新館主體封頂,奠定了檔案事業發展的基礎。
擔當作為,圍繞中心工作發揮服務作用
市檔案館始終秉持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的工作理念,連續3年在市行政中心舉辦“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眾志成城德州藍”“德州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檔案史料展”等大型主題展覽,累計參觀人數達15000余人,受到各界好評。 2019年的主題展覽被市委列入全市主題教育參觀學習內容,在市直部門引發強烈反響。連續3年在市中心廣場舉辦慶祝“國際檔案日”文藝晚會,擴大了社會影響力。組織拍攝了“德州記憶”大型專題片,編纂出版了《檔案資政》《抗戰檔案匯編》等檔案精品,凸顯了檔案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該館堅持“檔案資源來自哪里,我們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每年組織市直200余家部門單位到檔案館開展集中歸檔。同時在現場提供數字化加工、備份等服務,打造了檔案整理和數據加工一體化服務的“德州模式”。每年年底主動對接、深入一線,對全市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開展檔案服務式年檢,幫助市直部門提升檔案工作規范化水平。
黨建引領,在完成重大任務中錘煉隊伍
市檔案館堅持黨建引領,加強作風建設,著重在完成重大任務中錘煉隊伍。制定了領導班子成員增進團結“約法三章”,統籌推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各項工作。創新開展“全員談話”活動,改進領導班子和干部自身不足。打造“存史育人”“金牌講師”兩大黨建品牌,連續榮獲全市“機關過硬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該館2018年確立以省級文明單位創建引領作風轉變的思路,實現省級文明單位當年創建、當年成功。全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干部隊伍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
市檔案館大力推進檔案管理信息化、資源數字化、服務網絡化進程。 2019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檔案局專家測評組驗收,成功晉升“國家級數字檔案館”,成為全省第二家獲此殊榮的市級檔案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館提高政治站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檔案業務。及時成立疫情防控黨員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全市疫情聯防聯控;2月3日發布征集疫情防控檔案資料的公告,短短兩個月內共征集各類檔案資料450余件;4月14日聯合德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印發了《關于做好德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檔案資料征集與管理工作的通知》,開展檔案整理指導和集中征集。對此,市委書記李猛作出專門批示,要求扎實做好疫情防控檔案征集管理工作,留存歷史、以資借鑒。
主動拓展,增強檔案工作社會影響力
市檔案館堅持構建“大檔案”宣傳格局,積極對接新聞媒體,開辦“德州記憶”“蘭臺史話”欄目,重大活動邀請新聞媒體全程報道。借力新時代融媒體傳播優勢,開辦網上展廳,搭建服務社會公眾、宣傳檔案事業的平臺。
該館主要負責人帶頭進機關、進黨校,向各級領導干部宣講檔案事業,產生良好社會反響。《中國檔案報》《山東檔案》雜志多次推介德州的經驗做法。
檔案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促進了檔案征集進館工作。蘇祿王墓資料、40年連號舊報紙、《富春山居圖》臨摹復原本、抗美援朝老軍人紅色檔案等一大批珍貴檔案征集進館,優化了館藏資源結構,形成了檔案宣傳與史料征集的良性循環。
□本報記者王育恒本報通訊員程君芳崔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