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德州市舉行“重點工作攻堅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發布我市“推進要素配置改革攻堅”相關情況。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四級調研員李偉圍繞該局承擔的要素配置領域改革攻堅事項介紹有關情況。
在要素配置攻堅方面,行政審批服務局主要參與“要素跟著項目走”和“標準地”供給改革兩項工作。
建立項目策劃生成機制,優化項目生成。以推進項目策劃生成為切入點,著力優化項目生成,確保項目可決策、可落實、可實施。
建設了以“一張藍圖”為基礎的項目策劃生成系統,統籌整合各類規劃11個,疊加圖層38個,實現發展目標、空間坐標、用地指標“三標銜接”,徹底解決了“規劃自成體系、實施相互打架”的難題。
擬制定分工明確、配合密切的項目策劃生成管理辦法,規范項目生成流程和部門責任,對“四個一批”項目各“要素”管理部門在項目策劃生成階段提前謀劃,各要素資源適當傾斜。
推行告知承諾制,實現拿地即開工。對采用“標準地”模式取得出讓土地的項目,大力壓減審批事項。“標準地”供地前己進行區域評估的事項,對法律未要求單獨開展評估的震評、水評、地災等評估事項不再對企業單獨提出評估要求;對法律有要求單獨開展的環評等評估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審批模式,由相關部門制定項目具體標準和條件,企業書面承諾并經公示后,審批部門做出許可決定,完成審批手續,真正實現項目拿地即開工。
壓減事項與材料,優化審批流程。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進行重新梳理規范,將同一部門實施的內容相近或屬于同一辦理階段的多個審批事項,合并為一個,事項數量從112項精簡為68項。將原來分散在多個部門的審批事項,劃分成4個階段,由2個部門牽頭組織并聯審批、聯合辦理。竣工驗收環節也從10個單獨事項合并為1個聯合驗收事項。進一步精簡事項申請材料,同一申報材料只需申報一次,不同審批部門共享材料。前置環節審批結果全程共享,申報材料從申報材料由500余個減至160余個,相同材料和歷史材料的共享率60%以上;申報表單從原17部門73個審批事項70套表單,減至4套表單,減少率達95%,并形成標準化服務指南。
強化系統應用,實行網上審批。從今年起,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部納入審批管理系統上線運行,全過程跟蹤督辦和進行審批節點控制,進一步壓減“隱性時間”,對項目審批超出規定時間的采取“亮燈”提醒制度,讓市場主體享受更加快捷便利的“德州速度”。全面改革工程圖審機制,著力解決圖審機構少、多部門分別審查等問題。建立數字化聯合審圖系統,實行施工圖審查無紙化申報和網上審圖。對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實行無紙化申報、限時審批、網上發證。
完善一窗受理模式,落實一次辦好。在全省首創“一窗受理兩模式”。針對已劃轉至我局的事項,推行“預審前置出柜臺、受審合一新一窗、即辦容缺一次好”,將后臺審批精干力量前移到咨詢幫辦環節,有效提升報審“一次通過率”,以“受理前服務最優”推動“受理后時間最短”,即辦件比率從40%提升到70%。針對部門進駐事項,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實現市、縣(市、區)大廳跨層級無差別受理。目前,市政務大廳除進駐市級部門和配套服務單位外,還進駐了德城、經開、運河三個中心城區建設項目審批鏈條上涉及的所有部門,把涉及30多個部門原50多個窗口整合為6個一窗受理窗口,構建項目審批“總客服”,實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徹底解決了企業申報多個層級跑的問題,今年市級建設項目窗口累計受理業務1200多件。
創新幫辦代辦服方式,提供全程服務。成立了由10名業務骨干組成的專業、專職、高效幫辦代辦隊伍,每個項目明確1名幫辦代辦專員,實行一對一保姆式服務。線上建立“陽光客廳微信交流群”,為企業24小時答疑解惑,隨時公開審批進展;線下定期上門,指導企業精準編制相關審批材料,跟蹤解決難題。同時,通過電話、短信、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開展滿意度回訪調查,及時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搭建起企業、政府的“連心橋”。去年省政府開展“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第三方評估中,我市幫辦代辦服務得分名列前茅,“德辦好”品牌已經成為德州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楊鳴宇 馬樂
編輯|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