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 (王硯才 劉春霞)齊人高的植株上每棵都掛了十幾個西紅柿,個頭又大又均勻,看上去十分喜人。11月3日,在陵城區陵城鎮五李社區李桂業的蔬菜大棚內,看到自家即將上市的西紅柿,他喜不自禁。“今年的西紅柿又改進了種法,產量高,質量也好,我們已經跟德州的超市談好了供貨協議,再過幾天就能摘了!”李桂業撥開西紅柿秧,指了指地面。順著他的示意,筆者看到一排排的西紅柿既不是種在基質槽中,也不是直接種在土壤上。植株根部上層是厚厚的基質,下面才是土壤。“幼苗長在基質上,能夠防止苗期病害,減少用藥,提高果實質量,長大以后根在土壤里能夠充分舒展,使植株更壯,從而提高產量。”李桂業解釋說。
??? 五李社區有20余年的大棚蔬菜種植歷史,過去,一直采用土壤種植的傳統辦法。 2014年初,陵城區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在五李社區蔬菜大棚試驗推廣了水肥一體化基質栽培技術。利用基質槽種植的辦法,隔離了土壤中的病菌,減少了70%的化肥和農藥施用量,使蔬菜質量大大提高。
??? 在種植過程中,李桂業發現,基質槽不能有效涵養水分,又影響根系伸展,造成了蔬菜后期長勢減緩。去年冬天,他在自己的大棚里進行了對比試驗,撤掉幾行蔬菜的基質槽,采用“基質+土壤”的種法。實驗結果讓他喜出望外,這種方法種植的蔬菜,單株產量比基質槽里的高出近一倍。而且因為幼苗在基質中生長,植株同樣沒有病害,不用大量施用農藥。
??? 今年,包括李桂業種植的4個大棚在內,社區里十余個曾使用水肥一體化栽培的蔬菜大棚都“改革”了種法。據估計,今年一個西紅柿大棚產量能到3萬斤左右,而去年,同樣的一個大棚,產量還不到2萬斤。“今年的西葫蘆種植期,我們也推廣了這種種法,等到西葫蘆上市,陵城區全國綠色西葫蘆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牌子就叫得更響了。 ”陵城區蔬菜局副局長馬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