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 張崇熙 通訊員 郝淑靜)2007年,桃園街道辦事處后遲村與天津德瑞特公司合作發展大棚黃瓜育種,經過幾年的發展,該村大棚種植面積達到550畝,土地成為農民增收的“聚寶盆”。“俺家的4畝地都流轉給了德瑞特公司,公司負責管理,每畝地收入1萬多塊,比自己種田強得多。”10月20日,土地流轉的受益人、村民趙東生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
??? 后遲村土地流轉模式稱為“股份合作”,即農戶將土地承包權流轉給合作社組織經營,土地經營收入在扣除必要的集體積累后,按照社員土地股份進行分配。目前在我縣,轉包、出租和互換成為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占土地流轉面積的99.29%。
??? 年初的中央1號文指出:“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一文件的出臺,特別是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糧食補貼政策的實施,調動了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今年,龍門街道辦事處蓮花池村民蔡少泉在王廟鎮坡劉村流轉土地600畝,并注冊成立了家庭農場,成為名符其實的“地主”。“從國家政策變化中,看到了農業發展的希望,相信發展現代農業大有可為。”談到發展的未來,蔡少泉信心滿滿。
??? 為推進流轉土地,我縣各鄉鎮都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設置電子顯示屏,掛牌運營。中心負責搜集整理和定期發布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幫助供求雙方評估土地流轉收益,協商流轉價格,監督兌現流轉價款,避免出現土地糾紛,為土地流轉搭建了平臺。目前,全縣共規范土地流轉合同20332份,流轉土地114749萬多畝。
??? 前曹鎮益農土地托管合作社是全省第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近年來,該社采用全程托管、菜單式托管、農田承租等三種土地托管模式,為農戶提供種植、管理、收獲、土地流轉等多項服務,為廣大農民擺脫土地困擾,尋求更加廣泛的致富門路奠定了基礎。目前,托管農戶已達2500多戶,托管面積3萬余畝,有1萬多勞動力從“土地”中轉移出來,進入工業園區,成為產業工人。
??? 合作社能夠將分散的農戶整合起來,在信息、技術、資金、人員等方面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贏得了市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合作社免除了社員種養后顧之憂,提高了產品供應能力,增強了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成為鏈接市場、企業、農戶的 “金紐帶”。通過農業專業合作社牽線搭橋,辦事處農產品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內外市場,實現了 “流轉一片土地,興起一方產業”的作用。目前,全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884家,參加農戶4.6萬戶,占農村總戶數的46%。
??? 土地規模經營,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且能夠保證企業優質原材料的供應,確保農企“雙贏”。近年來,我縣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把農戶的土地納入到龍頭企業的基地中,龍頭企業對農業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不斷提高。坊子鄉引進的壽光中綠蔬菜集團,在該鄉倉上村流轉土地200多畝,建設高標準蔬菜育苗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王廟鎮梁莊村將1000畝土地流轉給山東省工商聯合會投資公司,轉出戶憑土地獲取每畝1000斤標準小麥的“紅利”……依托龍頭企業帶動土地流轉,已經成為當前我縣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又一“助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