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義增正在檢查白蛾防控設施。 李祿超攝
在臨邑縣林子鎮,有一片萬畝槐林,古樹參天。每到春天,槐花開放,萬里飄香。這些槐樹的樹齡都超過了50年。而在萬畝槐林繁茂的背后,是護林人默默的守護與奉獻。
萬畝槐林現在有20多位護林員,郝義增便是其中的一個。今年63歲的他,當護林員已有7個年頭了。郝義增的責任范圍有200多畝,轄區內樹木的防火、防盜是他的主要職責。
盡管離家只有3里路,7年來,他沒在家里睡過一夜
郝義增是村民們推選出來的護林員,村民們都覺得他很負責,讓他看樹林放心。
槐林原本有一位老護林員,看了一輩子的樹, 7年前去世了。郝義增自從當了護林員后,就把家安在了河壩上專門看樹的小屋。這間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小屋,從破舊的木窗戶可以看出它久遠的年代。以前,老護林員就住在這間小屋里。
壩上的小屋里不通水電,只能從家里帶熱水,給郝義增的生活帶去了很多不便。到了晚上,郝義增只能用蠟燭照明。他說,其實也用不了多少蠟燭,因為晚上他要在外面巡視樹林,在屋里待不了多長時間。巡視完樹林回到小屋,漫長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一臺破舊的收音機。
郝義增的小屋沒有生爐子,只有一個土炕,顯得有些清冷。每次巡視時,郝義增就會撿點樹枝、樹葉,晚上自己燒炕,“把炕燒得熱熱的,再蓋上兩床被子就不冷了”。
郝義增的身體很好,基本一年到頭都不會生病。盡管冬天的夜里他都要起來好幾次巡視樹林,但是他也沒有因此感冒發燒。郝義增只記得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他感覺四肢無力,頭也昏昏沉沉的。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生病了。郝義增怕病情加重,立刻趕回家吃藥。老伴希望他在家好好休息,但是他不顧老伴的勸說,吃完藥后趕緊回到了小屋。
7年來,無論刮風下雨,郝義增都沒有離開過壩上的小屋。就連過年,也只是在家吃一頓餃子就趕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