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清森(陵縣縣委組織部干部培訓科科長、邊臨鎮侯莊村“第一書記”)
今年以來,全市廣大黨員干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深入開展了“下基層、走村居、訪民戶、解民憂、送溫暖”活動,黨員干部認真記錄《走訪日記》,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轉化為生動流暢的文字,展現了走訪中的點點滴滴。
本報即日起開辟 《下基層大走訪·民情日記》欄目,刊登下基層干部走訪所為、所感?,F征集作品,作品要求以第一人稱體現,并提供相關工作照片,來稿請寄dezhoukan@163.com,聯系電話:2562810。
3月1日 星期四 晴
為自己定下“四不”原則
今天,是我到邊臨鎮侯莊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天。
下午,我在大街上和幾位老人閑聊。開始,村民們不知道我的身份,毫不避諱地說了村里的很多事。當得知我是任職的“第一書記”時,64歲的村民侯清坡驚訝地說:“原來你是縣里派來的官呀,什么架兒也沒有。就沖這一點兒,肯定能給村里辦些實事! ”初來乍到,聽到群眾這樣的評價,我心里感到熱乎乎的,激發起更大的工作動力。同時,也更增加了自己一定要為群眾辦些實事兒的壓力。
為盡快掌握村里情況,增進了解、建立感情,我拒絕了鎮黨委在鄉鎮駐地為我安排住宿的好意,抱著被卷兒,帶上餐具住進了村辦公室。
吃過晚飯,夜色甚濃,村里十分寂靜。我獨自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白天村民說的話回響在耳邊,語言雖樸實,卻是對我的鞭策和期待。我意識到,只有真正走近村民,辦他們想辦的事,才能贏得民心,取得成功。為盡快融入群眾,和他們建立感情,我給自己制定了“四不”工作原則:一是不找鎮、村干部陪同走訪;二是不講普通話、不拿腔作勢;三是不穿西裝、皮鞋;四是不帶筆記本作隨時記錄。也許,開始不習慣,但我相信,這樣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傾聽他們的心聲,真正把實事辦到村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