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平原縣腰站鎮培口村的殘疾村民曹桂鵬就起床了,他蹣跚地走向村口,來到一所養豬場門口,掏出鑰匙,打開大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上水、添料、清圈……勤快而又吃力地做著每一道工序。由于行動不利索,他花的時間要多些,但養殖小區被他梳理得井然有序。一頭頭豬歡快地吃起食來,而他早已是滿頭大汗,喘著粗氣……靠著勤勞苦干的精神,現在他的養殖小區生豬存欄量已達300多頭,每年可為他帶來二十萬余元的收入,成為十里八村有名的致富能手。
他是快樂“小豬倌”
1982年,曹桂鵬出生在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父母忙完地里的農活后,總會養兩頭小豬貼補家用。小時候,每當父母去田地里做農活,曹桂鵬便在家“照料”兩頭小豬。跟小豬玩耍,是他童年最快樂的時光。“過年時,豬養大了,父親找人殺豬賣錢,然后給我買過年的新衣服穿,那時候我覺得最有成就感,靠自己的努力賺錢很開心。”曹桂鵬說。
轉眼間,曹桂鵬已經7歲了,到了上學的年紀。正當一家人沉浸在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中時,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讓曹桂鵬的右腿落下了殘疾。“發燒、嘔吐、眩暈,在村里打針好久都未治愈。后來父親把我送到城里的醫院醫治,等病好了,右腿卻跛了,至今都沒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曹桂鵬回憶。因為生病落下殘疾,曹桂鵬上小學的時間晚了些,“錯過了報名時間,腿也不方便,加之自己心理調節不好,不愿意出去跟小伙伴玩耍,整天憋在家里。”為了給曹桂鵬打發時間,母親給他買了兩頭小豬崽陪他玩,于是,在右腿變跛后的一年里,曹桂鵬每天對著小豬崽說話,看到小豬崽跑來跑去的樣子,他也明白了一點快樂的道理,“小豬崽每天都很快樂,我覺得不管我的腿變成什么樣子,我都要開心快樂地生活,當個快樂的小豬倌。”曹桂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