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雷鳳鳴與夫人。
牽制敵人,奔襲四省急行軍
這次會議結束沒幾天,劇團接到了命令,跟隨縱直機關出發。當時,雷鳳鳴和戰友們并不知道到底要去哪里,只知道,跟著縱直機關包抄迂回敵軍,就一定可以走向勝利。出發之前,劇團后勤早有準備,每人發了一個裝滿面粉的糧袋。
秋雨連綿,道路泥濘,部隊開始一天走四、五十里路,在豫、皖、鄂邊區的農村、鄉鎮穿插行軍。行軍最大的問題是費鞋,走了沒幾天,雷鳳鳴的鞋就破得不能穿了。
“河南老百姓支援抗戰,是好樣的。 ”談起這一段過往,雷鳳鳴感慨萬分。當時,他們宿營在一個老百姓家中,房東大娘一聽說雷鳳鳴的鞋子壞了,立馬從屋里抱出了一大堆舊鞋讓他挑,雷鳳鳴很受感動,他從中挑出了一雙合腳的,才解決了穿鞋的問題。
行軍是異常艱苦的。有時一個夜晚長途急行120多里,團里年齡最小的只有12歲。吃飯時間,只能匆匆咽幾口,又接著出發。當時形勢非常嚴峻,敵人的7個師圍堵這個不足幾百人的小隊伍。雷鳳鳴隨部隊日夜兼程,忽而西走,忽而北上,敵機還不時在上空盤旋,最危險的時候,敵人距離他們僅15公里。但是,大家情緒高昂,自己鼓勵自己,唱了一路的革命歌曲。最終,部隊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縱隊司令員陳再道在接見他們時稱贊說:“同志們長途急行軍,牽住了敵人七個師的兵力,為我軍迂回包圍敵人創造了有利條件,你們立了功! ”
1948年11月,劇團又奉命東進,直奔安徽的界首和阜陽,趕赴淮海戰役前線。劇團進入阜陽縣時,正值黃維兵團110師起義,劇團就留在阜陽,用文藝演出改造起義部隊。次年2月份,二縱隊改建二野第十軍,平原劇團也改稱十軍文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