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芬在裁剪衣服。王倩倩 攝
□本報記者 劉平 王倩倩 本報通訊員 楊玉娟 孫陽洋
如今在繁華的街道,已難覓裁縫店的蹤影。劉玉芬的小裁縫店,就隱藏在德城區北園市場后面一條僻靜的小巷里。
劉玉芬今年48歲,干裁縫這行已有30年。她坐著裁剪、縫紉,與常人并無區別。當她站起來時,人們才能發現,原來她是一名殘疾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的劉玉芬,靠手藝成為家里的頂梁柱。
患小兒麻痹,卻自強不息
劉玉芬出生在樂陵農村,在她的記憶里,自己從小就和別的孩子不同。 “我3歲時生過一場大病,落下了后遺癥。 ”劉玉芬說。 8歲時,到了上學的年齡,她卻還不會走路,只能在地上爬。
慢慢地,劉玉芬學會了站立,學會了一瘸一拐地走路。18歲時,漸漸懂事的她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生在農村,自己的身體條件沒法種地,總不能讓父母養一輩子! ”劉玉芬思來想去,只有裁剪適合自己。
但是,劉玉芬的想法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 “家人覺得我路都走不好,更不用說干別的。 ”不管大家怎么說,劉玉芬鐵定了心要學裁剪。在她的軟磨硬泡下,家人終于同意拿出幾十塊錢,讓她去縣城的培訓學校學習一個月。
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劉玉芬,學習裁剪談何容易!在學校,她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除了學習裁剪的基本知識,還跟其他同學學習裁剪中經常遇到的字。
一個月后,劉玉芬回到了家里。一字不識的她早已把學校發的那本裁剪書背得滾瓜爛熟,按照課本上講的內容,她自己在家用舊衣服、碎布料學習裁剪。
貸款買縫紉機,掙錢養活自己
練習了半年多,劉玉芬開始在家里接一些縫縫補補的小活兒。劉玉芬希望能有一臺縫紉機,但是,一臺縫紉機需要幾百塊錢,這對于她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最后,劉玉芬四處打聽,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從銀行貸款360元錢,買了一臺腳蹬式縫紉機。
有了縫紉機,劉玉芬開始到附近的集市上擺攤,逐漸有了不少回頭客。對于劉玉芬來說,做衣服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由于一條腿萎縮,用不上力氣,她只能用另一條腿蹬縫紉機。做一件衣服下來,劉玉芬經常累得腰疼、腿疼,盡管如此,她仍然從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一年后,她還清了銀行貸款。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10年。
后來,經人介紹,劉玉芬認識了丈夫。結婚后,兩人一起外出打工。唐山、天津、北京……20年來,劉玉芬去過不少城市。
不管走到哪,劉玉芬都帶著那臺縫紉機。每到一處,她都會租一個幾方平米的小門臉,開起她的小裁縫店。“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足夠一家人吃喝。 ”說起這些年的生活,劉玉芬很知足。
看到有人穿著自己做的衣服,感到很自豪
去年4月份,劉玉芬一家來到了德州。 “小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們選擇了回來。 ”在劉玉芬看來,沒有什么比孩子上學更重要的事。
“我自己沒上過學,一個字都不認識,哪都去不了。 ”多年來,劉玉芬一直為自己沒能上學而耿耿于懷。讓劉玉芬欣慰的是,去年,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小女兒也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來到德州,劉玉芬租了一間10多平方米的小門臉,繼續她的裁縫生意。 “生意還不錯,去年基本掙出了房租。 ”劉玉芬說,現在,有不少回頭客來光顧她的小店,有些人甚至沒事時就來找她聊天、談心,把她當成知心朋友。
由于職業原因,劉玉芬落下了腰疼、頸椎疼的毛病,視力也在逐漸下降,早在5年前,她就戴上了眼鏡。 “我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想干什么事就必須干好。 ”直到現在,劉玉芬仍慶幸自己當初的堅持與選擇。
每當走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穿著自己做的衣服,劉玉芬心里感到無比的自豪。 “我是一個殘疾人,能為他人做一些事情,就很開心。 ”劉玉芬說。